本站訊(通訊員 程娜)5月23日,天津師范大學古籍保護研究院成立七周年系列學術活動啟幕儀式在我校會議中心舉行。天津師范大學校長鞏金龍,天津市政協原副主席、古籍保護研究院原院長高玉葆出席并致辭。國家圖書館原常務副館長張志清以視頻形式致辭。


鞏金龍表示,古籍保護研究院建院七年以來,貫徹落實黨中央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大決策部署,取得積極成效。他希望古籍保護研究院在新時代古籍保護事業中展現新擔當、實現新作為,以古籍保護研究體系創新、人才高質量培養和學科高質量發展為牽引,扎實推進數智時代古籍保護工作守正創新,為我國古籍保護事業和中華文明傳承與弘揚作出更大貢獻。

高玉葆教授回顧了研究院七年來的發展軌跡,表示研究院將乘著國家文化建設的東風,著力于古籍保護學科建設與基礎理論工作,培養高層次復合型古籍保護人才。以古籍工作為核心,傳承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教學與研究工作融入到國家文化戰略之中,講好中國故事,助推中華文化走出去。
張志清對研究院在古籍保護人才培養、古籍保護與文獻學教學與研究領域做出的成果表示祝賀,對研究院的未來發展寄予厚望。



儀式上,天津學研究中心、古文獻與數字人文研究中心、教育教學實踐基地揭牌,并向首批兼職研究員頒發聘書。王振良教授、周余姣教授分別作中心成立報告。

古籍保護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姚伯岳教授作工作報告,并接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湯文輝總編輯捐贈的《雜字類函三編》。湯文輝回顧了雙方的合作經歷和取得的成績,并介紹了由天津師范大學兼職教授李國慶主持編纂的《雜字類函三編》的學術價值及其在雜字文獻研究中的重要意義。李國慶回顧了雜字文獻的歷史源流和學術研究史。

23日下午,天津學研究學術報告會、古文獻與數字人文研究論壇、雜字文獻整理與利用座談會以分組討論形式舉行平行論壇。由天津師范大學圖書館、古籍保護研究院主辦的第一屆海外中文古籍編目研究青年工作坊、第一屆京津冀歷史文化研討會、天津學與津派文化研討會三場主題論壇在24、25日舉行。
攝影:谷岳 葛越
編輯:張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