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訊(通訊員 趙英東)5月17日,由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天津師范大學、天津外國語大學、河北大學、河北師范大學等聯合主辦,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學術交流與出版專委會、天津市國際中文教育研究會、高等教育出版社以及我校中國語言文化國際傳播智庫研究中心聯合協辦的“國際中文教育理論創新與實踐暨京津冀國際中文教育創新發展研討會”在我校會議中心中報告廳隆重舉行。
世界漢語教學會會長、全國國際中文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部校共建國際中文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鐘英華作《國際中文教育表達驅動教學理論與實踐》主旨報告,并做總結講話。

鐘英華作大會主旨報告
北京師范大學國際中文教育學院院長馮麗萍,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基地國際中文教育研究院副主任、北京語言大學國際中文教育研究院副院長姜麗萍,首都師范大學燕京特設講習教授、國家語委科研基地中國語言智能研究中心副主任史金生,山東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院長馬曉樂、資深教授王軍,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副秘書長、天津市國際中文教育研究會副會長、我校國際教育交流學院院長楊薇,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國際中文教育學術交流與出版專委會副主任、部校共建國際中文教育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陳晨,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語言文化學院副院長、國際中文教育研究所副所長王祖嫘等作大會報告。南開大學漢語言文化學院副院長王紅廠,天津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書記孫倩、副院長行玉華等主持分階段大會報告。專家學者圍繞國際中文教育課程與教學模式創新、國際中文教育數字化與智能技術應用、中華文化傳播與跨文化交際、專門用途中文教育發展、京津冀國際中文教育區域協同、國際中文教育人才培養、國際中文教育標準體系建設、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國際中文教育核心期刊目錄(2025版)》編制原則等理論與實踐問題展開討論,分享獨到的學術見解。

姜麗萍、馮麗萍、馬曉樂、史金生、王軍、王祖嫘、楊薇、陳晨等作大會報告,王紅場、孫倩、行玉華、高航主持并分階段作大會報告
來自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山東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四川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天津師范大學、天津外國語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等52所高校與教育機構的200名專家學者、一線教師及研究生參會。協辦單位高等教育出版社海外出版事業部副主任盛夢晗等出席會議。
開幕式上,天津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河北大學等高校相關學院院長分別代表京津冀主辦學校在開幕式上致辭。

楊薇、馮麗萍、閆屹在開幕式上致辭,馬曉樂主持開幕式
本次研討會以“國際中文教育理論創新與實踐”為主題,分設國際中文教育表達驅動教學理論探索、課程與教學模式探索、中華文化與傳播、數字化與智能技術應用、國際中文教育教學研究、國際中文教育領域其他研究、國際中文教育博士論學等7個平行分會場,與會專家學者發言積極踴躍,廣泛深入研討,學術氣氛濃厚,碰撞思想火花,形成豐富成果,達成廣泛共識。

分會場研討情況
閉幕式上,鐘英華作總結發言。他高度評價了本次研討會的理論深度與實踐應用價值,認為會議層次高、信息量大、質量高,有特色、高水平、真管用,充分展現了京津冀豐厚的國際中文教育資源和不斷涌現的創新活力。報告不僅理論功底扎實深厚,而且緊密契合教學實際,提出了針對現實問題的實踐創新解決思路。未來將進一步持續加強區域協同,深化學術交流合作,為推動構建中國特色富有國際影響力的中文教育體系貢獻力量。

與會代表合影
研討會搭建了京津冀國際中文教育高水平學術交流平臺,有效推動了區域協同與協作、理論創新與實踐轉化的有機融合。三地專家學者一致表示,將定期舉辦京津冀學術研討活動,進一步加強國際中文教育區域協作與跨地區學術交流合作,深耕厚植、銳意前行,奮力譜寫國際中文教育事業守正創新、開放互聯、多元共融、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篇章。
照片由部校共建國際中文教育發展研究院
編輯:艾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