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訊(通訊員 李倩)近日,第十五屆天津市級本科生優秀畢業設計(論文)評選結果揭曉,我校新聞傳播學院、政治與行政學院、地理學部三篇本科生優秀畢業設計(論文)脫穎而出,獲評市級優秀畢業設計(論文)。三篇論文立足學科前沿,聚焦社會痛點,以扎實的學術功底和創新的研究視角,展現了天師學子“知行合一”的學術追求與社會責任感。
數字反哺:破解老年群體“觸網困境”
新聞傳播學院2020級新聞學專業劉世強的論文《老年人抖音使用的數字不平等性研究》(指導教師:李凈昉),在深入開展社會調查和實證研究的基礎上,系統探討了老年人在使用抖音過程中數字不平等性的形成、表現及原因,揭示了平臺算法機制、老年人作為媒介使用主體的技能需求、心理動因、情感需求以及其他結構性因素的影響,拓展和深化了新媒體傳播、健康傳播視域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研究,并從實踐層面提供了針對性強、可行性強的解決方案。
“陣痛”抑或“宿命”:解碼非洲民主化進程中的族際沖突
政治與行政學院2020級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楊鵬博的論文《情境、結構與行為:非洲民主化進程中族際沖突的動力機制研究》(指導教師:佟德志),通過定性比較分析的引入,將避免研究結論走向單因解釋路徑,對于厘清族際沖突背后的復雜因果機制提供了裨益,有助于深化對非洲政治系統的理解以及了解不同族群在政治民主化過程中的角色、互動和影響,從而更全面地把握非洲多民族國家族際政治的特點與趨勢,為其他區域的族際沖突研究提供借鑒。
生態優先:探索城鎮用水治理新范式
地理學部2020級地理科學(師范)專業莫斯慧的論文《生態文明視角下的城鎮用水結構調整與水資源配置優化》(指導教師:劉偉),基于靈丘縣水資源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現狀,建立了靈丘縣水資源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并采用TOPSIS+熵權法綜合評價了其水資源承載狀況;運用系統動力學理論,構建了靈丘縣水資源承載力系統動力學模型,模擬了常規發展、高速發展和綜合發展三種情景下靈丘縣未來水資源承載力動態變化趨勢;在生態文明的視角下為靈丘縣城鎮用水結構調整和水資源配置優化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三篇論文獲評天津市級優秀畢業設計(論文),是我校長期堅持“以本為本”、強化實踐育人理念的成果體現。近年來,學校通過開展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搭建跨學科研究平臺、實施本科生導師制等舉措,持續激發本科生科研潛能。未來,我校將繼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持續提升學生知識應用與解決問題能力,為服務區域發展貢獻力量。
編輯:孟宏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