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訊(通訊員 侯慧秀)3月7日至10日,由中國政法大學和國際刑事法院主辦,西南醫科大學承辦的第12屆國際刑事法院模擬法庭競賽(英文)在四川舉行。經激烈角逐,我校法學院學子組成的天津師范大學代表隊成功晉級庭辯口試階段,最終榮獲全國三等獎。

我校參賽隊伍由法學院國際法教研室方熠擔任指導教師,上屆獲獎賽隊隊長、2022級本科生栗孝一擔任學生教練,2022級本科生權一恒出任賽隊隊長。2022級本科生權一恒、2023級本科生張嘉琪、24級本科生李沛寧擔任庭辯員,2023級本科生楊果、2024級本科生貝文匯擔任研究員。

自2024年10月隊伍組建以來,隊員們充分利用課余和假期時間,深入學習國際刑法相關知識,查閱大量中英文資料,反復研讀國際刑事法院、前南刑庭及盧旺達刑庭的判例。隊員們針對“國際刑事法院在雙重國籍下屬人管轄權的適用范圍”“性別隔離是否構成危害人類罪中的‘其他不人道行為’”以及“妨害司法罪”等復雜法律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最終完成了三份近4萬字的英文書狀。經過專家評審,我校的書狀成績在全國排名第7,創下了我校在該項賽事中的歷史最佳成績。

在數天的庭辯賽程中,我校代表隊與包括中南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在內的多所高校交手。隊員們在與這些國內知名高校的較量中,充分錘煉了法律分析和英文表達能力,加深了對國際法知識的理解與運用。競賽過程中,隊員們展現出的專業素養和團隊精神,得到了法官們的認可和鼓勵,我校也成為唯一一支來自天津市的獲獎隊伍。此次競賽不僅加深了同學們對《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及國際刑法實踐的理解,還實現了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激發了同學們學習國際法的熱情。通過參與競賽,同學們的學術研究能力得到鍛煉,國際化視野進一步拓寬。未來,法學院將持續優化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機制,創新培養模式,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國際刑事法院模擬法庭競賽(ICCMCC)是國際刑事法院(ICC)直接支持,使用法院的六種官方語言(阿拉伯語、漢語、英語、法語、俄語和西班牙語),根據國際刑事法院的實體與程序規則進行的全球性模擬法庭競賽,在國內和國際上都具有較高的影響力。據悉,本屆國際刑事法院模擬法庭競賽(英文)吸引了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政法大學、武漢大學、吉林大學等62支隊伍參加,經過書狀、庭辯環節的激烈角逐,共有27支隊伍獲獎。
照片由法學院提供
編輯: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