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訊(通訊員 楊晨 武浩)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高學生心理健康工作針對性和有效性,進一步加強我市高校輔導員專業化、職業化建設,10月28日至30日,我校作為天津市高校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舉辦2024年天津市高校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培訓班。校黨委常委、副校長陳玳瑋出席培訓結業式并講話。此次培訓為期三天,全市45所高校的300名輔導員參訓。


陳玳瑋在講話中指出,本次培訓是在我市教育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大背景下舉辦的重要專題培訓。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認識學生心理健康重大意義,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中學會運用心理學的科學方法,全面提升心理育人質量;要立足心理育人全局,科學把握輔導員的角色定位,充分發揮輔導員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角色優勢,實現心理育人高質量發展;要壓實政治責任,營造學生心理育人良好環境,抓牢心理健康課堂教學主陣地,積極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載體,完善心理危機預警系統,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要通過培訓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念、規律和方法的深入思考與創新實踐,為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協調發展保駕護航。
培訓期間,天津師范大學心理學部部長楊海波,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常務副主任宋振韶,天津大學數學學院黨委副書記、全國輔導員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劉佳,天津市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中心副主任周廣東、天津市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中心劉曼,天津師范大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林琳等專家學者和一線輔導員代表應邀為學員授課。

楊海波以《心理學經典研究對輔導員工作的促進和啟示》為題,立足新時代輔導員工作實際需求,基于心理學的經典研究,從學生發生發展變化規律角度,解析心理學知識運用于輔導員工作中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項,為提高新時代輔導員工作效能提供建議和參考。

宋振韶《中國文化背景下的心理健康及其實現路徑》圍繞東西方文化的比較,分析了不同文化對心理健康與人的不同理解和認識,闡述了中國文化關于人的本質及其與立德樹人的關系,總結出基于中國文化的心理健康實踐方法,推動輔導員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心理育人工作。

劉佳以《愛Ta先要愛自己——大學生情感教育實踐探索》為題,基于大學生戀愛心理狀況調查分析,結合戀愛課教學實踐、輔導員工作室建設,探索大學階段開展情感教育的路徑方法,以及輔導員應對大學生戀愛困惑的著力點,實現育心、育情與育德相結合。

周廣東以《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的識別》為題,通過系統講授與案例分析,介紹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的類型與癥狀表現,為輔導員開展心理工作提供遵循和指導。

劉曼以《大學生心理危機案例剖析與應對》為題,結合相關文件精神,分析心理危機形成的要素和警示訊號,通過對典型案例的剖析,探討了危機處置的注意事項。

林琳以《大學生危機干預和系統評估》為題,結合權威學術研究,圍繞大學生危機風險的不同類型、形成原因、風險水平和如何干預等內容展開講解和分析,提高學生工作隊伍對心理危機干預和評估的認識和理解。


為進一步加強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交流,共享先進經驗,此次培訓設置“師說心語”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分組研討,面向全體參訓教師征集高校心理健康工作前沿問題和熱點話題,通過校際經驗分享交流啟發輔導員隊伍對做好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深入思考。各研討小組代表在結業儀式上作交流發言。
本次培訓緊密圍繞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主題,結合輔導員的實際工作需求精心設置培訓內容,通過高水平報告、案例教學、專題研討、問卷反饋等形式著力優化培訓效能。參訓輔導員紛紛表示,要以此次培訓為契機,加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科學理論和方法的深入學習、創新實踐,以實際行動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貢獻力量。
攝影:趙娟
部分照片由黨委學工部提供
編輯: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