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訊(通訊員 張立新)金秋風景如畫,十月天高云淡。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及我校建校66周年,天津師范大學校史館歷經近半年的籌備、策劃和施工改造,以嶄新的面貌與師生和校友們見面。10月18日上午,校史館開館儀式舉行。

校黨委書記曲凱,校黨委副書記、校長鞏金龍共同為校史館揭幕。市紀委監委駐天津師范大學紀檢監察組組長徐興云,校黨委常委、副校長白學軍、佟德志、陳玳瑋、紀德奎,我校老領導高玉葆、李家祥、靳潤成、鐘英華,我校數學系1989屆校友、耀華中學校長侯立瑛出席儀式。儀式由白學軍主持。

曲凱代表學校黨委向出席活動的老領導、老同志表示熱烈歡迎,向所有關心支持學校事業發展的廣大校友、社會各界人士以及為校史館建設付出辛勤努力的全體工作人員表示衷心感謝。曲凱強調,校史館作為大學校園獨特的文化空間,既是天津師范大學66年創業興學不平凡歷程的縮影,也是學校堅守師范教育本色、堅持深化改革創新、傳承文化精神的重要體現。建好用好校史館,對銘記辦學歷史、展示辦學成果、總結辦學經驗,激發師生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傳遞好歷史接力棒,具有重要意義。
曲凱要求,全校上下要常態化用好校史館,以史明理,充分發揮校史館綜合育人功能,加強校史教育,厚植師生知史愛黨、愛國、愛校情懷,將校史館建設成為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為天師大人精神家園。以史增信,從校史中凝練教育發展規律,總結辦學治校經驗,堅定扎根中國大地,全面推進特色鮮明世界知名高水平師范大學建設的信心信念。以史力行,把研究學習宣傳校史同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同講好講活師大故事、激發改革創新活力結合起來,用澎湃的激情、不懈的奮斗開創學校改革發展新局面。



儀式現場,鞏金龍手執“校史館志愿講解隊”隊旗,親自授予講解隊負責人。古籍保護研究院王振良研究員作為教師代表發言,他表示,校史館建成開放為研究天津教育史特別是師范教育史提供了豐裕資料,將帶領學生投入更多精力關注校史研究,深入挖掘背后的精神價值和深遠意義,助力校史館建設成感受師大文化和師大精神的堅強陣地。飲水思源,作為我校優秀校友代表,侯立瑛深切感謝母校栽培,她談道,校史館是連接校友與母校的橋梁,館內珍藏的照片和物件承載校友們的青春歲月,校史館將成為校友的精神家園和在校師生前行的燈塔,將密切關注母校的建設和發展,祝愿母校宏圖更展再譜華章。志愿講解隊隊長、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2201班時藝菲同學代表校史館志愿講解隊發言。她表示,講解隊將充分利用校史資源,扎實提高講解能力,持續優化講解內容,主動擔當起傳播校史文化的使命,為傳承師大精神貢獻青春力量。




我校專家學者,派駐紀檢監察組,黨政職能部門、直屬單位、群團組織,各學部、學院主要負責同志,師生代表,校史館志愿講解隊成員等參加儀式。儀式結束后,大家一起參觀了校史館。
新校史館總面積760平方米,坐落于藍月灣一期南側(生態記憶館旁),展線長288米,以編年史的方式梳理學校發展歷程,分為序廳、傳承、創業、登攀、聚力、奮進、擷英、筑夢八大展區,精選770余張照片布展、百余件實物陳列,通過檔案史料、文物、場景復原、數字化展示、互動體驗等多種展陳方式,全景式地呈現天津師范大學66年來應時代之需,在奮斗中崛起、在發展中輝煌的建校興校歷程;再現了一代代師大人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身姿與足跡;展示了學校在不同歷史時期辦學治校的重要人物、重點事件和重大成果,是學校辦學理念、辦學成就和校園文化的物化凝練。
改造后的天津師范大學校史館,汲取天津百年師范教育傳承的典型元素,整體風格樸素典雅。各級領導對我校關懷和指導的難忘瞬間、悠揚的校歌、鏗鏘的校訓、觀瀾溯源的校史發展路線圖、師大八里臺禮堂和90年代老教室的逼真再造、酷炫的創新互動……穿越時間空間,帶領參觀者感受師大人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的壯闊情懷,觸摸師大人執筆書寫“教育強國,師大何為”時代答卷的不懈追求。六秩天津師大的光輝校史,激勵每一位師大人在新的歷史征程上奮勇前行,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更加堅定的信念,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攝影:谷岳
編輯:張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