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訊(通訊員 郝晴)10月9日,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國際中文教育”專欄項目年度總結交流會在廣州舉行。本次大會由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世界漢語教學學會主辦,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和世漢學會學術交流與出版專業委會承辦。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于天琪,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會長、全國國際中文教育專業學位教指委副主任委員、天津市政協科教委副主任、天津師范大學部校共建國際中文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鐘英華,暨南大學副校長張小欣出席會議開幕式并致辭,南京大學中國人文社科綜合評價研究院副院長王文軍,中國知網海外事業部市場部經理馮齊作分享交流,30家國際中文教育專欄期刊以及《暨南大學學報(哲社版)》《東南亞研究》主編參會,大家認真總結國際中文教育專欄建設經驗,共同謀劃下一步專欄學術作用發揮,助力國際中文教育事業高質量創新發展。開幕式由暨南大學華文學院院長侯興泉主持。


張小欣表示,國際中文教育專欄項目是提升學科建設和科研影響力的重要抓手,也是轉化學術研究成果的重要平臺。在語合中心和世界漢語教學學會的支持下,國際中文教育專欄項目碩果累累,極大地推動了國際中文教育事業的高速發展。暨南大學作為中國第一所由政府創辦的華僑學府,具有百年華文教育史和近120年的華文教育史和近40年的國際中文教學史,是開展對外語言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高校。學校高度重視《華文教學與研究》期刊的建設與發展,未來將繼續整合學校“五華”的教學科研資源和學科建設優勢,為期刊發展創立良好的生態環境,進一步促進華文教育與國際中文教育協同發展,發揮百年僑校在中外人文交流、文明互鑒和民心相通上的促進作用。

于天琪強調,國際中文教育是中國提供給世界的重要語言文化公共產品。當前,正面臨著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歷史任務。國際中文教育專欄項目建設應時所需、應運而生、意義深遠,專欄開設三年來成績有目共睹,經過各方共同努力,專欄為推動學術研究與交流、促進理論創新和學科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已受到國際中文教育領域廣泛認可和高度評價。2024年專欄建設發文數量和服務能力穩步提升,協同發展和傳播效果持續加強,人才培養和智力支持更加凸顯。針對下一步專欄建設如何更好地服務國際中文教育高質量發展,于天琪指出,國際中文教育專欄建設應更加聚焦學術引領,更加聚焦學術交流,更加聚焦人才培養,發掘培育中青年學者。

鐘英華指出,各高水平期刊開設學會“國際中文教育”專欄,是立足時代機遇、服務國家發展戰略、滿足國際中文教育事業和學科發展之需的重要舉措,有力加強有組織國際中文教育研究,聚焦研究理論實踐前沿,提升學術水平、拓展國際傳播學術空間、助力專業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發展。三年來,在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的引領支持和精心指導下,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國際中文教育”專欄標準化、規模化、國際化建設成效顯著,各刊專欄優勢互補互動日益密切,學術共同體建設日益完善,積極搭建國際中文教育學術話語分眾化傳播平臺,立足期刊特色,發揮資源優勢,有效助力了國際中文教育青年人才發展。希望業界學者、專欄編輯們,發揚專業精神、聚焦實際需求,集思廣益,博采眾長,發掘更大的潛力,為高水平國際中文教育學術分眾化傳播矩陣建設多做貢獻。
研討會上,南京大學中國人文社科綜合評價研究院副院長王文軍、中國知網海外事業部市場部經理馮齊分別圍繞“高水平期刊的八大特點”和“中國知網助力國際中文教育研究成果出版傳播”作分享交流。人民教育出版社漢語編輯室主任、世漢學會學術交流與出版專委會委員施歌就年度專欄建設情況作報告。《暨大學報》主編陳林、《東南亞研究》主編張振江、暨南大學出版社總編輯張麗軍,以及國際中文教育專欄優秀期刊代表分別分享了專欄建設思路、經驗、成果以及未來展望。

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和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從2021年開始攜手與高水平期刊共建國際中文教育專欄,重點支持合作期刊優先刊發國際中文教師和志愿者、中青年學者、世漢學會會員等研究成果,為學界搭建學術交流平臺,促進國際中文教育中青年學者成長成才。目前,在各方大力支持參與下,已有30家中外期刊加入了專欄建設。本次會議不僅為國際中文教育專欄項目的建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交流,也為推動國際中文教育事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照片由部校共建國際中文教育發展研究院提供
編輯:艾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