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與材料科學學院消息(通訊員 郝健強)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津重要講話精神,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實施十周年之際,天津師范大學牽頭成立京津冀物理科普教育基地聯盟于4月13日在天津師范大學京津冀教師發展協同創新中心隆重舉行成立大會。本次大會的主題為“科普推動新質生產力,聯盟聚力共鑄新未來”。天津市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王亞群,天津市教育委員會二級巡視員蘇丹,天津市科技局引智育才處處長于學鳳,天津師范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陳玳瑋出席大會。河北工業大學原校長展永,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曹則賢出席大會。北京科技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天津師范大學、天津理工大學、河北工業大學、燕山大學等相關負責同志出席大會。此外,來自京津冀10余所基礎教育學校的領導老師代表,天津市南開實驗學校、天津海河教育園區南開學校等200余名學生參加活動。


在成立大會上,北京科技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天津師范大學、天津理工大學、河北工業大學、燕山大學等六所高校的相關負責同志共同為“京津冀物理科普教育基地聯盟”啟動。為進一步匯聚區域內的優勢資源與杰出人才,推進科普資源的整合、共享與創新,聘請全國科普專家曹則賢擔任聯盟的“科普大使”,聘請京津冀五位專家學者擔任聯盟專家顧問。基于前期各高校與京津冀中小學的合作基礎,聯盟與三所中小學代表現場簽訂了共建協議,通過大中小幼一體化的協同推進,對發揮高校在中小學科學教育發展中的引領作用具有深遠意義。

成立大會后,京津冀物理科普教育基地聯盟開展了系列活動。聯盟“科普大使”曹則賢以《黑體輻射:一只會下物理金蛋的鵝》為題,為師生們帶來了精彩的物理科普教育主題報告。黑體輻射研究在理論物理領域具有重要地位,曹老師通過深入淺出的方式,生動形象地帶領師生們梳理了黑體輻射研究的歷史邏輯,展現了學問創造者的思想歷程,為師生們提供了一次多維度、全景式的物理學習體驗。
聯盟成員單位和京津冀10余所基礎教育學校校長圍繞“基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科普教育基地建設與發展”這一主題舉行了圓桌會議。與會人員積極建言獻策,從構建高質量的科學教育體系、促進中小學科學教育的高質量發展等角度出發,就保障中小學科學類課程教師的培養質量、強化中小學科學課程建設和育人模式變革、以及高校大學生參與科普教育活動等實現勞動教育課程和實習見習學分互認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同時,在加強校校——校企合作、增設橫向項目課題、對接大中小幼一體化資源等方面也碰撞出了創新的火花。

北京科技大學科普團隊、天津理工大學科普團隊、河北工業大學科普團隊分別為天津市南開實驗學校和天津海河教育園區南開學校的小學生們帶來了《DIY-顏色會變的畫制作》《風動未來:探索風力發電的奧秘》《神奇的光學現象-光柵衍射與偏振》等精彩的科普課程。現場互動頻頻、氣氛熱烈,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課余生活,也為他們在“雙減”背景下提供了更多接觸科學的機會。
成立大會前,與會人員還參觀了“循跡啟航”——天津師范大學物理科普成果展。展覽通過“定位、發展、提升、協同”四個部分,展示了天津師范大學科普團隊在科學普及、課程研發、研學實踐等方面的探索與成果。同時,與會人員還參觀了各高校和部分京津冀科教企業的物理科普展位,進一步促進了科普資源的共享與交流。
天津師范大學始終致力于物理學科的建設與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努力推動科學普及的社會化和大眾化,以提升國民的科學素養。近年來,天津師范大學物理與材料科學學院以科普教育為切入點,充分發揮物理學專業的特色優勢,堅定實施實踐育人工作,并取得了顯著成果。此次牽頭成立京津冀物理科普教育基地聯盟,旨在從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統籌規劃物理科普教育事業的發展,推進科普資源的整合、共享與創新。通過匯聚京津冀三地的智慧和力量,及時將最新的科技成果和教育理念引入物理科普教育,以進一步提升京津冀物理科普教育的質量和效果,打造具有影響力的科普課程和活動,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國家科技創新事業作出積極貢獻。

未來,京津冀物理科普教育基地聯盟將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津提出的四個“善作善成”重要要求為指導,進一步加強交流與合作,攜手共進。通過整合京津冀地區的科普教育資源,擴大聯盟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打造富有特色的科普活動品牌,并針對課標研發一系列物理科普課程資源。聯盟將努力推動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為物理科普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共同書寫中國式現代化的京津冀新篇章,展現高校在科普教育領域的擔當與作為。
照片由物理與材料科學學院提供
編輯:卜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