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消息(通訊員 李磊)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聚焦推動我市高質量發展“十項行動”,推進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制度化常態化,今年6月,天津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等26部門組織開展“學雷鋒 做雷鋒 共建天津志愿城”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大賽。經宣傳發動、申報推薦、專家評審、分賽站遴選、總決賽展示等環節,天津師范大學文學院“華熠千秋 文潤萬家”志愿服務項目成功入選100個全市優秀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近日,該項目決賽在津灣廣場大劇院小劇場進行。經過激烈角逐,文學院“華熠千秋 文潤萬家”志愿服務項目最終奪得天津市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銀獎,在文化文藝項目類別中位列第二名。
2021年,文學院成立“星火燎原”志愿服務隊,集結文學院在校師生400余人承擔“雙減課堂”“黨團隊課”等志愿服務,“華熠千秋 文潤萬家”志愿服務項目正式落地實施。項目依托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體驗中心,自2021年實施以來,三年間不斷整合已有文化教育資源,服務對象涵蓋大中小學生、國際學生、視障學生、留守兒童及社區、鄉村居民,持續擴大輻射面。項目立足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線,打通“請進來”“走出去”兩個渠道,遵循“認知、體驗、實踐”三位一體傳播路徑。項目以專業為基,以專家作導,以“星火燎原”大學生講師團為主要載體,聚焦文化典籍、語言文字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積極構建了以通識體驗課程為“一體”,以“教授講堂”“暑期課堂”為“兩翼”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廣普及特色課程超市”。


一方面,團隊堅持每周深入天津中小學送教入校,定期邀請中小學生走進大學校園游學研學,1620學時、90余門專業化的通識體驗課程將文化普及、體驗教學和文化實踐緊密結合,賦能“雙減”政策高質量落地,“漢字的魅力”“唐詩里的中國”“剪紙”“京劇”等課程讓學生沉浸于傳統文化的熏陶、感悟傳統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教授講堂”和“暑期課堂”支撐推動通識體驗課程深化發展,專家學者走進中小學講授《詩經》《紅樓夢》等文學經典,讓傳統文化的魅力大放異彩,點亮了青少年的拳拳赤子心。團隊利用暑期以天津為中心不斷向外輻射,成員們奔赴十余個省份,以傳統文化帶動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助力鄉村振興。此外,項目還積極搭建云平臺,將公益課堂搬至“云端”,讓傳統文化達“指尖”、到“眼前”、貼“心底”。


“星火燎原”志愿服務隊現已發展成為一支專業化、有序化、常態化的志愿服務隊伍,志愿服務項目受益面不斷拓寬,學生的參與感和獲得感持續增強。團隊志愿者開發設計95門課程,備課試講380次。團隊獲評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銅獎、天津市金獎,連續兩年獲評“推普助力鄉村振興”暑期社會實踐國家優秀團隊,教育部、團中央多次致信表揚,相關活動被新華網、人民日報、學習強國、津云等媒體報道60余次。
文學院將繼續傳承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達傳遞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在奮斗中建功“十項行動”,為天津“志愿之城”建設添磚加瓦,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師大力量。
照片由文學院提供
編輯:孟宏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