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訊(通訊員 于海濤)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助力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服務“健康中國”重大戰略,9月13日,中國心理學自主知識體系建構與智庫建設青年論壇在天津師范大學心理學部召開。

校黨委常委、副校長白學軍在論壇開幕式上致辭。他強調,心理學研究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走中國自主發展道路。他指出,中國心理學研究成果豐富,應該把這些研究和發現推廣出去,提出具有標識性的原創概念和理論。
論壇上半場聚焦“心理學自主知識體系建設”,由白學軍教授主持。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部長羅良教授作題為“構建心理學自主知識體系與建設一流學科”的報告。報告解讀了《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中的具體要求,詳細闡述了建構中國心理學自主知識體系與建設一流學科的內在邏輯關系、衡量一流學科的三方面坐標,強調建設中國自己的心理學學術期刊,呼吁心理學界以自主知識體系建構為綱,在服務國家需求中實現國際突破。

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心理與行為科學系系主任陳輝作題為“心理學研究的轉型:從‘頂天’到‘立地’——服務國家戰略與回應社會需求”的報告。他結合多年科研實踐,從學科定位、突圍思路到案例落地,系統闡述了如何構建兼具本土特色與國際影響力的心理學體系。他談到,立足現實,勇攀前沿,努力提升我國在國際心理學界的話語權,是中國自主知識體系建設的重要路徑。

南京師范大學教務處處長陳慶榮教授作題為“神經認知詩學——中國古代詩歌閱讀的心理與神經機制”的報告。他分享了關于中國心理學自主知識體系建設的思考,提出了“回歸構建背景”“回歸基本概念”“回歸理論特質”三個回歸原則,介紹了其帶領的團隊通過大語言模型與神經科學技術,揭示中國人欣賞古代詩歌時的獨特大腦機制,為傳統文化與心理學的融合與應用開辟新路徑。

論壇下半場聚焦“心理學智庫建設”,由心理學部部長楊海波教授主持。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長陳雪峰研究員作題為“從撰寫策略建議看心理學智庫研究”的報告。她結合實際樣例,從為什么寫政策建議、常見的政策建議類型和持續開展心理學智庫研究三方面深入解析了心理學研究成果轉化為公共政策的路徑與方法,為心理學工作者如何通過智庫研究服務國家治理提供了實踐指導。

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主任辛自強教授作題為“面向智庫要求的心理學研究:方法變革”的報告。他從思想態度、學科定位和方法策略三方面,結合具體實例,探討了如何讓心理學研究真正服務國家現實需求與社會心理服務;提出要從真空思維到現實思維、整合文獻驅動與現實驅動、兼用現象思維與變量思維,關注主觀變量與客觀變量,盡精微而致廣大,從應用場景到理論建設;鼓勵學者關注書本上所沒有的、中國社會所特有的現象與概念,著力構建本土化模型。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院長姚翔研究員作題為“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國企海外文化建設與思考”的報告。他以北京大學與中石油集團合作項目為例,詳細闡述了國有企業海外文化建設與心理學應用的研究,從石油精神的內涵挖掘到跨文化心理干預,研究為“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國企海外文化建設提供“心理學方案”,是用心理學方法破解跨文化管理難題的生動實踐。

楊海波教授作題為“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的國際經驗”的報告。他融合國際經驗與本土實踐,圍繞國家戰略背景、國際模式比較以及核心培養策略展開深度剖析,介紹了團隊項目的主要進展,為我國構建新時代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提供思路。

在論壇總結環節,楊海波教授提出,中國心理學自主知識體系建構需要中國心理學人,解放思想,緊密聯系社會重大問題與國家重大需求,開拓創新,以中國當代現實問題為觀照,積極采用多學科方法開展心理學研究,形成有國際影響力的成果,彰顯中國特色心理學的魅力。
本屆論壇作為中國自主知識體系構建學術研討會暨天津師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術年會(2025)組成部分之一,積極回應和落實國家相關方針政策和戰略部署。通過與會專家深入交流,參與者就如何高質量開展中國特色心理學自主知識體系建設達成廣泛共識,為心理學智庫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持。
照片由心理學部提供
編輯: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