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訊(通訊員 趙英東)9月13日,中國自主知識體系構建學術研討會暨天津師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術年會(2025)分論壇“國際中文教育自主知識體系構建研究”——國際中文教育‘表達驅動’教學理論的實踐與發展學術研討會在天津師范大學會議中心舉行。本次會議由天津師范大學部校共建國際中文教育發展研究院、天津師范大學期刊出版中心和天津市語言學會聯合主辦,《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編輯部、天津師范大學中國語言文化國際傳播研究中心承辦。來自北京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山東大學、天津師范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蘭州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陜西師范大學、西北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上海師范大學、美國加州大學圣塔芭芭拉分校、河北大學、河南大學、云南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中國醫科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天津外國語大學、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遼寧師范大學、沈陽師范大學、云南師范大學等39所大學的專家學者200人參會。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會長、全國國際中文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天津市政協科技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天津師范大學部校共建國際中文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鐘英華教授在開幕式上致辭。
鐘英華指出,“表達驅動”教學理論是國際中文教育領域的理論實踐創新,自2022年提出至今,廣受學界關注。專家學者在《世界漢語教學》《漢語學習》等學術刊物發表相關學術文章20余篇,理論應用教學團隊在全國“漢教英雄會”教學比賽中4次進入全國示范行列。基于“表達驅動”教學理論的教材《用中文 學表達》(1-3冊),將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國際中文教育“表達驅動”教學理論,突出強調尊重語言獲得的內在規律,滿足語言使用者的表達“意圖、意念、內容、思想、情感、愿望”,實現“傳情達意”的語言學習本質目標,讓中文學習從繁瑣無際的形式鏈,轉化為“據實場景下的標記類比、比喻關聯”。此次研討會匯聚國內外國際中文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和一線教師,凝聚智慧,深度研討,進一步豐富完善和推動“表達驅動”教學理論與國際中文教育實際需求相結合,聚力解決教學中遇到的現實問題,通過理論實踐創新,提高教學效率,為國際中文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能。

鐘英華會長在開幕式上致辭
北京師范大學馮麗萍教授,首都師范大學史金生教授,天津師范大學楊薇教授,遼寧師范大學李寶貴教授,北京語言大學鄭艷群教授、于天昱副教授,山東大學王軍教授,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劉楚群教授,美國加州大學圣塔芭芭拉分校關道雄教授等專家學者,分別圍繞“表達驅動的理論解讀”“國際中文教育需要什么樣的漢語語法體系”“表達驅動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表達驅動教學理論視域下的中華文化國際傳播”“表達驅動理論視角下的‘語言+文化’教學資源建設”“表達需求牽引下言語輸入內容的設計與供給”“表達驅動與國際中文教學的轉向”“表達驅動與科技漢語閱讀課程教學策略”“數智時代的語言學習”等主題作大會主旨報告,分享獨到學術見解。天津師范大學部校共建國際中文教育發展研究院李垚分享了基于“表達驅動”教學理論的《用中文學表達》課程教學案例,為理論落地課堂和賦能實際教學提供了鮮活例證。

馮麗萍、史金生、楊薇、李寶貴、于天昱、王軍、劉楚群、鄭艷群、關道雄作大會主旨報告,王力、王用源、李連義分別主持
本次學術研討會以國際中文教育“表達驅動”教學理論的實踐與發展為主題,分設“表達驅動”理論的內部建構與創新、“表達驅動”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與模式探索、“表達驅動”在“中文+”中的融合、“表達驅動”的外延支持與關聯研究、“表達驅動”及相關理念指導下的實踐案例等5個平行分會場。與會學者踴躍發言,現場交流熱烈,學術氛圍濃厚。
閉幕式上,鐘英華作總結講話。5個分會場代表分別進行了總結發言。北京語言大學鄭艷群、于天昱,山東大學王軍,天津師范大學楊薇、李連義,云南師范大學肖國榮等為優秀案例獎和優秀論文獎獲得者頒發了獲獎證書。

本次研討會為專家學者和一線教師搭建了高水平學術交流平臺,推動了“表達驅動”教學理論體系的深度建構與實踐轉化。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本次學術研討會應成為理論應用與推廣的全新起點,一方面推動該理論精準賦能國際中文教育高質量發展,為教學實踐提供科學、系統的方法論指導;另一方面,要以國際交流合作為紐帶,讓國際中文教育“表達驅動”教學理論切實助力中文學習者,聚焦語言獲得規律,突破語言教學應用壁壘,精準提升中文教學實效。
照片由部校共建國際中文教育發展研究院提供
編輯:艾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