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訊 11月15日,天津師范大學“基石?未來教育領航者大師講壇”第二講正式開講。中國科學院院士、深圳大學食品科學與加工研究中心主任吳奇教授受邀擔任主講嘉賓,以《何為基礎和應用研究?》為題作專題報告。天津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仇小娟出席并致辭,天津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鞏金龍出席報告會,校黨委常委、副校長佟德志主持活動。市教育兩委教師工作處負責人,市屬本科高校教師工作部、教師發展中心負責人,以及天津市高校理工農醫類青年教師與研究生代表,中小學骨干教師代表共計600余人參加。

報告中,吳奇院士以“科研的本質是解決問題,而非僅發表文章”為核心觀點,開篇便厘清了“疑問”“詢問”與“問題”的本質區別。他強調,“疑問”是對未知的好奇,“詢問”是對已有答案的探尋,而“問題”是兼具未知性、必要性與可行性的真命題,是科研工作的真正起點。吳奇院士指出,部分科研工作者陷入“為論文而研究”的誤區,本質上是混淆了這三者的界限。他進一步提出“不上書架,便上貨架”的科研理念,闡釋基礎研究的成果應能載入學術史冊、豐富人類知識體系,應用研究的成果應能服務社會需求、創造實際價值,二者核心均在于“解決問題”。
為增強理論闡釋的生動性與說服力,吳奇院士結合自身科研經歷展開詳解。他分享了團隊從“高分子鏈構象與動力學”基礎研究出發,針對我國糧食安全與農產品增值需求,將理論成果應用于植物大分子精深加工,成功研發“大豆蛋白素肉”“黃金重組土豆米”“新型全豆豆腐”等產品的全過程。作為國際知名膠體與界面科學家,吳奇院士還分享了自己立足國家需求做研究的初心,并寄語青年師生:“既要耐得住基礎研究的‘冷板凳’,保持對未知的好奇心;也要主動對接產業需求,讓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

仇小娟在致辭中表示,高等教育是科技創新的重要策源地,青年科技人才是國家科技自立自強的生力軍。天津市教委始終高度重視高校科研生態建設與青年人才培育,通過完善科研評價機制、搭建產學研協同平臺等一系列舉措,鼓勵高校聚焦“真問題”、開展“真研究”。吳奇院士以數十年科研實踐為藍本,系統闡釋了基礎與應用研究的核心邏輯,為津門青年科研工作者廓清認知、校準發展方向提供了重要指導。

“基石?未來教育領航者大師講壇”是天津師范大學著力打造的高端學術交流品牌。學校將持續邀請頂尖專家來校交流,引導師生樹立“以解決問題為核心”的科研觀,以科技創新賦能區域高質量發展,為教育強國、科技強國建設貢獻師大力量。
攝影:葛越
編輯:賀潔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