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幫助青少年培養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 7月28日-7月31日,天津師范大學心理學部暑期社會實踐團前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北格鎮梁家莊村、萬柏林區贊城社區,組織開展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專項活動。
心理科普長知識
一幅幅錯覺圖片迅速點燃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孩子們通過菲克錯覺圖片、動態錯覺實驗了解到眼睛和大腦如何被背景信息所迷惑。實踐團成員解釋道“當背景信息與大腦的預判發生沖突時,錯覺就產生了”。通過心理科普課,孩子們學到了眼睛和大腦如何共同工作,開始思考“眼見未必為實”背后的科學邏輯,產生了對科學的好奇心。

團輔活動促協作
團輔活動以分組的形式展開,心有千千結、超音速等團輔活動讓孩子們迅速打破隔閡、建立信任,增強了個人自信心和集體榮譽感,讓他們樂觀面對學習和生活,領悟團隊合作的真諦。不少參與活動的同學都表示曾經比較內向害羞,不愿與別人交流,參加完活動后,愿意主動表達和展示自己。

非遺體驗練專注
實踐團開展了“拓花草之印,染自然之美”的植物拓染活動。志愿者們講解了拓染的原理,孩子們小心翼翼地將花葉擺成自己喜歡的圖案,然后用錘子一下下輕敲。隨著錘起錘落,原本潔白的帆布包上漸漸浮現出花葉的輪廓。通過“看-聽-做”這種沉浸式體驗,孩子們的專注能力得到提升,同時收獲感滿滿。

走訪調研求真相
為深入貫徹落實“健康中國”戰略,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實踐團深入黨群服務中心,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對當地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走訪調研。調研旨在通過收集和分析數據,了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和需求,希望通過將調研數據轉化為可落地的建議,推動心理健康服務真正輻射基層,助推“健康中國”建設。
個別輔導促成長
面對部分孩子存在學業焦慮、人際關系、自我認知等方面的困擾,實踐團成員采用一對一輔導的形式,有效緩解了孩子們的心理困擾。實踐團通過引導他們進行放松訓練、科學規劃學業、人際關系處理技巧以及情緒調整策略,幫助他們重新建立了自信心。
天津師范大學心理學部此次暑期社會實踐將心理科普、團輔活動、非遺體驗、心理調研與個別輔導有機結合,有效提升了社會實踐活動成效。實踐團帶隊老師、天津師范大學心理學部團委書記李鵬表示:“青春擔當不在口號,而在腳下,我們將牢記囑托,將專業學識轉化為服務社會的實效,在助推‘健康中國’行動中書寫屬于新時代青年的青春答卷。”
來源:中國婦女報客戶端 2025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