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平津戰役紀念館攜手天津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開展“紅色記憶 時代回響—— 慶七一·強黨紀·促發展”紅色故事報告會。活動以“館校聯講、雙線并行”的形式,在平津戰役紀念館主會場與天津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分會場同步舉行。

“信紙上每個字跡都是戰士刻下的忠誠坐標!”在馬克思主義學院分會場,宣講團成員徐珂欣以家信為引,動情講述1948年戰士朱永慈將滾燙的思鄉情熔鑄成“全國革命成功后再回家”的鋼鐵紀律自覺;陳紫倩的講述將師生帶回硝煙彌漫的天津城頭,特等功臣張云亭高呼“前方40米,射擊”直至犧牲的壯舉震撼人心;馬婷讓一面傳奇的“打得好、團結好、紀律好”戰旗“活”了起來,揭秘戰士們血戰津門時仍將“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鐵律深烙于心。平津戰役紀念館講解員尹桐則揭開了一段塵封的忠誠檔案,英雄閻又文身處敵營心如磐石,無聲詮釋“絕對服從”的鐵紀,為在場師生帶來了強烈的震撼與深刻的黨性洗禮。
在平津戰役紀念館主會場,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生理論宣講團成員張勇、安智奇分別帶來《英雄旗手王玉龍》《戰火中的偉大母愛——戎冠秀》主題宣講。他們以鮮活的敘事方式,還原革命年代戰士們在戰火中恪守紀律、忠誠于黨的歷史場景,與紀念館專業講解員的講述形成“青春敘事”與“歷史縱深”的雙重呼應。
參與宣講的徐珂欣表示:“準備過程中每一次對歷史細節的挖掘,都是一次思想的淬煉。講述紅色故事,不僅是傳遞,更是傳承。”

此次“館校聯講”活動,是天津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推動紅色資源與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創新探索。學院黨委書記郭尚維表示,未來將持續深化校館合作,以更多樣化的形式推動紅色教育入腦入心,引導廣大師生在銘記光輝歷史中淬煉黨性,在感悟鐵紀偉力中筑牢防線,為培養忠誠干凈擔當的時代新人、護航強國復興偉業貢獻力量。
“作為主辦方,平津戰役紀念館始終致力于讓紅色資源‘活’起來、‘火’起來。此次與天津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聯講,既是對紅色文化的深度挖掘,更是對黨紀學習教育的創新實踐。”平津戰役紀念館相關負責人表示,“場館資源+校園課堂”的雙向賦能,既讓專業講解團隊的歷史厚度為學生宣講注入深度,又以青年視角的鮮活表達擴大紅色文化的傳播半徑,形成了“講述—聆聽—共鳴—傳承”的育人閉環。
來源:2025年6月30日 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