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在第二十三屆天津市社會科學普及周之際,天津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攜手平津戰役紀念館通過“理論宣講+文物敘事+實踐體驗”的立體化教育模式,在天津市民族中學開展了一堂別開生面的“紅色課堂”。300余名民族中學和附屬小學師生在沉浸式學習中感悟紅色精神,在互動實踐中厚植家國情懷,共繪紅色育人“同心圓”。
活動中,平津戰役紀念館宣教部講解員李慧嵐以館藏的一冊特殊《毛澤東選集》為切入點,為師生揭開歷史深處的紅色記憶。這本泛黃的書籍扉頁上清晰寫著:“一九四九年一月得于冀東薊縣,八里莊四野總司令部,炳泉”,字跡跨越時空,訴說著共產黨員李炳泉的赤誠信仰。這本書不僅承載著平津戰役的歷史,更銘刻著共產黨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密碼。七年級學生張淇睿在互動中感慨:“看到扉頁上的鋼筆字,想到今天的幸福生活,變的是時代,不變的是精神的代代傳承!”
“瞧這組對比圖——洪水退后的淤泥地,現在全是綠油油的菜苗!”天津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生理論宣講團成員展示的西青區第六埠村蔬菜大棚的實景畫面,讓臺下的同學們睜大了眼睛。宣講團成員帶領師生以“青言青語”解讀天津振興實踐,從第六埠村新修了寬敞平坦的旅游道路,2024年文創產品銷售額達到800萬元、同比增幅達60%,積極開展老舊小區改造為民排憂解難等方面介紹了一年來天津的發展變化,帶領學生感悟“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的深刻內涵。
“注意!血戰湘江區坡度要調低一點!”十余名學生圍在“中央紅軍長征路線圖”畫布前,通過調整地圖畫布的高低傾斜幅度推動網球沿著紅軍長征路線前進,親身體驗四渡赤水、飛奪瀘定橋等歷史壯舉。這是宣講團為本次活動設置的特別互動環節。“球掉了3次才成功,我明白了紅軍長征沒有‘重來’的機會,他們真的太勇敢了。”民族中學學生趙子勛觸摸畫布感慨道。這種沉浸式互動讓紅色精神從書本走入現實,激勵青少年以行動傳承革命品格。
此次活動通過“館校協同+大中小一體化”的創新實踐,將歷史文脈轉化為可感知的文化密碼,將時代使命轉化為可踐行的青春坐標。下一步,天津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將繼續以“紅色課堂”“行走的思政課”為載體,構建大中小學共研紅色圖譜、共溯城市記憶、共解發展命題的育人新生態,讓理論之光在青年學子丈量大地、解碼歷史的腳步中愈發璀璨,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天津實踐注入持久涌動的精神動能。
來源:2025年5月19日 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