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教授是天津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第一任院長,剛剛過去的2024年是他從教50年,也是光榮在黨50年。自留教母校,高老師就繼承徐大同先生衣缽,扎根在教書育人一線,從事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50余年深耕細耘,他把教學作為最神圣的職責,把科研當作學術創新的路徑,把管理當作提高團隊凝聚力的催化劑,把學科發展視為畢生的學術使命。秉持這樣的理念,高老師執著前行,不斷取得卓越的學術成就。
高老師為人至真至誠,是光啟后學的領路者。作為他的學生,緣定西方政治思想史,親受他的教誨,是我最為珍視的機緣。2001年秋季,我開始考研復習,但有一本關于西方現代政治思潮的專業教材《20世紀西方政治思潮》,卻怎么也買不到。我找遍學校的圖書館和所在城市的書店,還是一無所獲。萬般無奈之下,我就想到給天津師范大學政法學院打電話。也記不清是打到哪個辦公室了,只記得接電話的老師聽完我絮絮叨叨的描述后,告訴我,“高老師現在正好在,你問問他吧”。這時電話那邊傳來一個溫暖的聲音。我語無倫次地報出姓名和學校,并表述怎么也買不到那本教材。高老師緩緩地說道:“你告我地址,我給你郵寄一本吧!”那份溫暖仿佛順著電話線傳播過來,直達我身上。就這樣,我和高老師的相遇是未見其面、先聞其聲。但是,拜入師門的“種子”已深埋。我正是在此機緣之下開始了以西方政治思想史為業的求學之路。
考研成績出來,我總分名列前茅,遺憾的是英語單科成績低,只能調劑到其他高校。高老師鼓勵我說,以后考博還有機會。就這樣,碩士研究生畢業后我終于如愿以償成為高老師的學生,成為一個暢游在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領域的學子。高老師對后學的激勵與指引數不勝數,我可能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個。我是在日后的學術成長中才體悟到,對每一位立志于西方政治思想史學習與研究的人,高老師都是至真至誠、全力相助。后來工作調動到天津師大政治與行政學院,在老師身邊工作,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推進與引領西方政治思想史學科的創新發展,是天津師大一代代政治與行政學院人責任與擔當的傳承。
高老師是天津師大政治與行政學院學科發展的先行者。天津師大的政治學理論專業創建于1982年。作為老師的博士生,我有幸見證了天津師大政治學學科的成長。2003年,天津師大按照新定位調整結構,成立政治與行政學院,高老師出任院長。作為學校政治學學科的領路人,高老師帶領全院在學科建設、專業建設和人才建設上傾盡心力,推動政治學學科邁向國家一流學科。他特別強調,在學科建設過程中,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研究西方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中國的政治和社會發展;方向對了,路才能走好。正因如此,中外政治思想史與中西政治文化比較研究成為天津師大政治學學科的鮮明特色和獨特優勢,學院也成為國內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的重鎮。
在高老師任院長期間,學院先后取得公共管理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政治學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政治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政治學理論成為國家重點學科。在此基礎上,政治學一級學科又先后拓展增設了中共黨史、國際政治、中外政治制度等二級學科,完善了政治學學科的結構和布局,使天津師大政治學學科躋身國內一流學科行列,學院也成為國內政治學人才培養的基地。
高老師崇德厚學,是育人不倦的踐行者。在我博士求學期間,天津師大政治與行政學院名師云集,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團隊由徐大同先生掛帥、高老師領銜,同學們都為能來此政治學理論研究重鎮學習而感到幸運和自豪。在老師們的帶領下,我們精讀了一系列馬克思主義和西方政治思想史經典著作,打下了扎實的理論功底。回憶高老師當年給我們上課時的情景,仿如昨日所見。他講課娓娓道來,思路敏捷,對思想家的介紹闡述精準深刻,又加之授人以漁的啟發式教學,盡顯大家風采。同時,他深諳教學的基本邏輯,十分重視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厚實的理論素養和培養治學的基本功,使學生們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科研習慣,培養了一大批學術新人。
在課堂外,高老師是一位令學生敬仰、同行敬佩、同仁敬尊的仁者之師。對學生而言,他是一位謙遜溫和的長者兼摯友,慈愛有加,威嚴有度,秉持并傳承徐大同先生“教學問、教做學問、教做人”的理念,循循善誘地教導學生,把教書育人視為一項崇高的事業,對學生真摯的愛、殷切的期望始終如一地貫穿于他的言傳身教中。高老師不僅關心、關愛學生,而且還十分關注、關照年輕教師的成長和發展,為國內政治學領域培養了一批教學和科研的中堅力量。高老師為人正直,學識淵博,被政治學界譽為具有人格魅力的學者,“有困難找高建”成為學界同仁的口頭禪。這種寬厚的慈善仁愛之心和無限的真誠,正是高老師傳授給后學最寶貴的“修身課”。
高老師是著名政治學家徐大同先生招收的第一個碩士研究生,也屬于國內最早一批政治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從上世紀80年代起,他就潛心于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學術研究,與徐先生接力跑出學術傳承的佳話。1978年,高老師開始跟隨徐先生進行學術研究,兩人既是師生也是摯友。從1985年“教育部高等學校文科教材編選規劃教材”《西方政治思想史》,到2000年“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西方政治思想史》,再到《20世紀當代西方政治思潮》,高老師都是主要組織者、不掛名的第一副主編。作為首席專家之一,高老師和徐大同先生共同主持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編寫,并主持了該教材第二版的修訂工作,為西方政治思想史學科建設和教材完善作出重要貢獻。1997年,由徐大同先生和高老師主編的《中西傳統政治文化比較研究》出版,成為該研究領域的拓荒之作。
多年來,高老師一直謹記徐先生的教誨,堅守篤行“為中國研究西方”的初心與使命,專注從事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教學與研究,學術成就卓著;他在教學和研究方面的成績獲得社會普遍贊許和褒獎——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政治學會副會長、中國政治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共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首席專家、天津市勞動模范,等等。這一個個稱號和榮譽的授予正是對高老師幾十年如一日辛勞耕耘的認可與勉勵。
(作者系天津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教授)
學人小傳
高建,1947年生,河北唐山人,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政治學會原副會長,天津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原院長,現任天津師范大學政治文化與政治文明建設研究院院長。主要研究方向為政治學理論、西方政治思想史。出版專著、教材6部,文集6部,在《政治學研究》《文史哲》等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0余篇。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省部級項目多項。先后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教材二等獎,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各一項,天津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第二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