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錨定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堅持馬克思主義這一根本指導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順應信息技術發展潮流,不斷發展具有強大思想引領力、精神凝聚力、價值感召力、國際影響力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這為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指明了方向。新征程上,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導,牢牢把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實踐路徑,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推進文化建設,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凝聚強大精神力量。
堅持黨的領導確保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正確方向
馬克思、恩格斯充分肯定先進的、科學的文化之于社會發展的積極推動作用。作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重視文化建設是中國共產黨百余年來奮斗的傳統與優勢。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就將“把一個被舊文化統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國,變為一個被新文化統治因而文明先進的中國”作為自己的使命,積極發展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明確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為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發展提供思想指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牢牢把握社會主義文化的前進方向,不斷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文化建設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動文化建設在正本清源、守正創新中取得歷史性成就。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黨領導下的文化建設發揮了推動革命與建設事業、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巨大作用。
堅持黨的領導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保持正確方向、形成強大合力的重要保障。在新的起點上不斷開創文化改革發展新局面,要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把黨的領導落實到文化建設的各方面各環節。我們要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各級黨委(黨組)把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為重大政治責任扛在肩上,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黨管媒體、黨管互聯網,確保黨中央關于文化建設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要提升信息化條件下文化領域治理能力,加快推動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強化互聯網思維,主動挺進互聯網主陣地、主戰場,把激發創新創造活力作為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的關鍵環節,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實現文化建設數字化賦能、信息化轉型,用新思路、新話語、新機制、新形式激發文化活力,促進文化事業產業蓬勃發展,在思想上、精神上、文化上筑牢黨的執政基礎和群眾基礎。
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百余年來,中國共產黨人始終高舉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特別是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根基,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了更加宏闊深遠的歷史縱深。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就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意識形態工作取得顯著進展,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總體呈現良好態勢。但不容忽視的是,意識形態領域面對的形勢依然錯綜復雜,面臨的風險挑戰依然嚴峻,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這一根本問題上,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有絲毫動搖。特別是對文化建設來說,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要加強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立場、觀點、方法的闡釋,做好做強馬克思主義宣傳教育工作,特別是要在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下功夫,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深入領會這一重要思想蘊含的精髓要義與豐富內涵,用真理的力量激活中華文明,牢牢把握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正確方向,增強推動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精神動力。要深入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不斷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在堅持“兩個結合”中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有效引導廣大干部群眾更加自覺地高舉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當代中國文化建設。
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
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表明,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伴隨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推進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而逐步形成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以“建立一個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富強的新中國”為目標,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建立新中國、開啟新紀元。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弘揚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精神。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發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為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提供了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黨的十八大首次明確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強調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從根本上說,取決于其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熔鑄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凝結著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思想精華,具有強大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動力。新時代新征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需要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增強全社會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同,自覺踐行有關要求,全面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要不斷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中國精神賦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堅實的精神支撐,中國價值提供了明確的價值導向,中國力量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力量保障。通過不斷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好地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發展。要大力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用共同理想信念凝聚民族意志,用中國精神激發中國力量,動員全體中華兒女共同創造中華民族新的偉業。要發展壯大主流價值、主流輿論、主流文化。當前人類社會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我國社會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社會思潮呈現出多元化發展態勢。需要有效整合社會意識,正確處理弘揚主旋律與提倡多樣化的關系,通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快構建充分反映中國特色、民族特性、時代特征的價值體系,讓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凝聚社會共識,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作者:秦龍、劉裕寧,單位:天津師范大學。本文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項目“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國際視野和天下情懷研究”(22VRC038)階段性成果】
來源:2024年11月21日 遼寧日報 第5版
鏈接:https://epaper.lnd.com.cn/lnrbepaper/pc/layout/202411/21/node_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