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妻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乱码_超清在线视频播放

媒體師大

首頁 > 媒體師大 > 正文
天津日報 | 以中文為媒 為文化交流建起希望之橋



       



  10月28日,為期兩周的第十七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和第四屆“漢語橋”世界小學生中文秀活動正式落下帷幕。據悉,本屆比賽由教育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指導,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主辦,天津市教育委員會、天津師范大學、天津海河傳媒中心、天津津云新媒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天津衛視、五洲漢風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承辦。

  此次賽事活動,是“漢語橋”首次落戶津門,來自102個國家的400多名參賽選手和國際友人齊聚天津,以獨特的方式深入中國社會生活,行走在城市大街小巷,以整座城市作為中文應用和沉浸式實踐的大舞臺,沉浸式感受天津的歷史文化和中國式現代化都市的魅力。以中文為媒,搭建起通往未來的“文化之橋、友誼之橋、心靈之橋”。

  ◎“漢語橋”賽事首次落地天津

  各國青少年展現中文風采

  “漢語橋”賽事活動,是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歷經20余年精心打造,受到全世界中文學習者向往和認可認同的世界大品牌,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中文學習者追捧。

  來自英國倫敦的12歲選手尤子君,已經是第二次參加“漢語橋”比賽了,相較上一次,這一次他做了更加充分的準備,也有信心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績:“我從很小就開始學習中文,我父親對中國的文化很感興趣,因此他希望我可以掌握這門語言。我的保姆是中國人,就是她教我學習中文,一開始我覺得中文很難,但越學越覺得有意思,我現在已經學會中文的拼音,也弄懂了文字的部首,對我來說中文變得越來越容易了。為了這次比賽,我準備了一段演講,還有一段功夫棍的表演,功夫棍我已經學了四年了。我希望這次可以拿到歐洲冠軍,甚至是全球總冠軍,我覺得只要我努力,就可能做到。”對于此次能夠來到天津參加比賽,尤子君覺得十分興奮和期待:“這已經是我第五次來中國了。之前我還和父母去過北京、上海和昆明,我覺得中國很美,這里有很多古老的建筑,和英國有點像,這里的人很熱情,還有很多美食,我很喜歡中國。天津也是一座很美的現代化城市,這里有很多很高的樓,很壯觀,很干凈。”

  來自新西伯利亞的選手弗拉德今年16歲,學習中文3年了,他和尤子君有著同樣的感受,中國的歷史文化深深地吸引著他。參加“漢語橋”比賽也讓他結交到了大批世界各國的好朋友:“我從13歲開始,就在新西伯利亞孔子學院學習中文,我還有一個中文名字——吳迪,是我的中文老師給我取的。我學習中文,是因為我的父親覺得中文是一門很有用的語言,如果我學會了中文,將來就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通過學習中文,我發現我對中國的歷史文化很感興趣,并且因為中文,我交到了很多中國的好朋友,我們經常會用中文來分享生活的點滴。我是第一次來天津,我發現天津是一座非常漂亮的城市,這改變了我的認知。志愿者老師帶我們參觀了博物館、天津港、五大道,這座城市里有很多名勝古跡,這些歷史文化深深地吸引著我,我想有機會我一定會再來天津。”

  據了解,本屆“漢語橋”共有104個國家的中學生和65個國家的小學生參加了海外預選賽,最終102個國家的182名選手入圍總決賽,總計400余名冠軍種子選手、指導教師和監護人等來津。本屆賽事選手的綜合素質超過往屆,成為“漢語橋”賽事創辦以來層次最高、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一次,也是天津向世界展現熱情好客、開放包容、典雅大氣的城市形象的大好機會。

  “漢語橋”系列中文比賽自2002年首次舉辦以來,已累計吸引160多個國家170多萬名青少年參加,共計7000余名外國青少年來華參加全球總決賽,每年觀看“漢語橋”比賽的世界各地觀眾上億人,已然成為全球范圍內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中文賽事。通過比賽,各國選手不僅學習了中文,還深入了解了中國的歷史、文化和當代社會,增進了對中國的認知了解。同時,比賽也促進了中外青年之間的廣泛交流交往,以中文為橋結交朋友、建立友誼。

  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會長、天津師范大學國際中文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鐘英華表示:“今天,越來越多的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制度型的中文課程開設,催生了中文學習趨向低齡化的大趨勢,將極大地拓展中文的潛在受用群體。中文學習需求將在世界范圍呈現新的井噴態勢。這與多年來教育部語合中心著力推動制度型國際中文教育布局密不可分。‘漢語橋’品牌賽事的舉辦,很好地滿足了世界之需、時代之需、世界各國中文學習者之需。我們希望本次‘漢語橋’比賽,能進一步聚焦世界中文學習需求熱點,用更精彩的課堂、更精彩的教材和更精彩的教學方式服務世界中文學習者,通過中文學習成功者的引領和示范,激勵更多人關注中文,進一步擴大中文伙伴圈、朋友圈,吸納更多學生來華來津,也為中華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作出貢獻。”

  天津師范大學國際教育交流學院院長楊薇認為:“我們可以看到,‘漢語橋’的賽事規模在迅速擴大,從最初的大學生中文比賽,發展到大、中、小三個年齡階段的比賽,這是新的發展趨勢,也是值得關注的國際中文教育的新亮點。近年來,國際中文教育發展迅速,在質和量上都有了本質飛躍。目前,已有190多個國家開展中文教育,國際中文教育從未像今天這樣有如此廣泛的國家基礎,而中文教育的成果也在本次賽事中尤為凸顯,這些中、小學生的中文表達能力更強,學習熱情更高,說明各個國家在重視中文學習的同時,一個新的學習群體正在壯大,已經展現出了良好的學習成效,它標志著未來中文學習者的層次水平會越來越高,也標志著未來將有更多的小使者去傳播中華傳統文化,‘漢語橋’這座橋將更寬廣,也更堅實。”

  ◎“都市行走”感受城市魅力

  沉浸式體驗中國的美好

  當下,中國文化交流面臨的是復雜且多元的新環境,文化交流不再局限于傳統的藝術形式和文化領域,而是呈現出跨界融合的趨勢。例如,文化與社會、文化與科技、文化與旅游、文化與體育等領域的結合,創造出了新的文化交流形式和內容。

  據悉,此次“漢語橋”賽事活動,一個特別突出的特色是“都市行走”,讓參賽選手和國際友人真實立體全面地感受天津這座現代化大都市。賽事的舉辦方不辭辛苦、獨具匠心、精心設計,把天津整座城市作為中文應用和沉浸式實踐的大課堂,通過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切身實踐活動,讓選手們充分感受天津城市歷史文化,走進中國式現代化都市現實場景中體悟,將賽事活動打造成了真實立體的“漢語橋”。組委會組織選手們走訪高科技企業、智慧港口、天開園、國家海洋博物館、北疆博物館、天津大學、天津師范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天津外國語大學、南開中學、天津市實驗小學、和平區岳陽道小學、天津藝術職業學院、天津霍元甲學校等,實地走訪天津古文化街、五大道街區、海河沿岸、寧河鄉村等,觀看了專門設計的高科技無人機表演。選手們還走進中國家庭,與華夏未來小伙伴深入交流互動,彼此認識了解、相互學習借鑒和相知相交,促進世界各國青少年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開闊視野、增長知識、結交伙伴、增進友誼。

  鐘英華介紹,本屆“漢語橋”比賽以“橋見中國,樂享津彩”為主線,讓選手們在“實景游學+趣味游戲+互動體驗+中文比賽”的創新形式中,深度感悟歷史文化與現代中國的交融,樂享天津的獨特魅力,“我們希望將天津近年來在社會經濟、教育、文化等各領域的發展作為中國現代化大都市建設的現實場景,更全面地展示給各國朋友。因此,我們創意了‘都市行走’這一特色活動。世界各地的選手來中國參賽,他們用眼睛觀察中國現實社會的新面貌、新發展以及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的生動情景;用耳朵傾聽真實的中國人的聲音,更深入地了解中國人的所思所想。這對于世界了解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起到切實作用,同時也讓中華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在此次參賽的選手中,也不乏很多和中國有著緊密連接的朋友,他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述說自己眼中的中國。來自馬達加斯加的選手美麗在參觀寧河稻香生態園時,看著萬畝金色稻田,動情地講述了一個感人的中國故事:“中國是我很向往的國家,我要感謝袁隆平爺爺和他帶領的團隊,他們跑遍了馬國幾乎所有的水稻種植區,成功培育出多個適合我們當地氣候、土壤條件的高產雜交水稻,讓馬達加斯加200多萬人不再挨餓,這也是我想要學習中文的原因之一。”

  “其實,這樣的故事在非洲比比皆是,人們走的路、過的橋、用的電、喝的水、住的房,有很多都是中國與所在國共同建設的,這也彰顯了‘一帶一路’所倡導的共商、共建、共享的核心價值。”鐘英華說,“而中文學習者恰恰是講述這類故事的最佳演繹者,也是最合適的中外友好故事的挖掘者,他們的親身經歷和現身說法會更加容易被理解和記憶,也更加有說服力。”

  正所謂“百聞不如一見”,隨著中國開放了“144小時過境免簽”,大量外國人涌入中國旅游,他們見到了最快的高鐵、最美的街道和最熱情的中國人。中國打開自家大門的舉措,也讓世界消除了對中國的刻板印象,近距離感受到了中國的美好。

  來自黑山共和國的陳靜,是第十五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的總冠軍,今年她作為往屆冠軍團代表來到了天津,這是她第三次來到中國,每次來都帶給她很多新的體驗,學習中文為她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說實話,剛開始我對中國沒有太多的了解,因為我的國家離中國很遠,但當我有機會來到中國以后,我發現中國不像新聞和網絡所表述的那樣,中國人很熱情,很多中國人聽到我會說中文,都很歡迎我來到中國留學或工作,我心里感到很溫暖。我目前還是大三的學生,專業是國際關系,我希望未來在工作中能有機會和中國建立更多的聯系。”

  鐘英華也表示,此次天津舉辦“漢語橋”賽事一大重要作用就是拉動天津的人流和人氣,吸引更多外國朋友來津,“天津作為中國四大直轄市之一,擁有600余年歷史,是中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改革開放先行區,絲綢之路的重要戰略支點城市和‘一帶一路’交匯點,是亞歐大陸橋最近的東部起點。今年又是孔子學院成立和國際中文教育志愿者計劃踐行20周年的好年份,天津能夠舉辦如此高層次、高規模的世界性比賽是我們的福分。我們期待吸引更多的外國友人來到天津,不僅僅是‘漢語橋’的400人,他們的兄弟姐妹、親戚朋友會再次來到天津,重溫這段美好經歷,像‘播種機’和‘宣傳隊’一樣,將為天津經濟社會開放、人脈和資源積蓄起到非常重要的牽引示范作用。”

  ◎將中文學習與未來發展結合

  國際中文教育體系正在建立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和國際地位的提升,中文已成為全球經濟合作的重要語言之一。學習中文,不僅在促進文明交流與理解、推動經濟發展與合作、提升個人就業競爭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還在傳承與弘揚中華文化、適應全球化趨勢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來自新西蘭的艾芮琳是第八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大洋洲冠軍,學習中文已經十幾年了,她的中文名字就是當年在新西蘭孔子學院一位來自天津的志愿者老師幫她取的,如今已經工作的她認為中文給她的人生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我畢業后從事了三份工作,每份工作都與中文有關,有的是需要進行中英翻譯,有的是需要面對中國的客戶,在我的身邊也有很多中國的同事,中文為我的工作和生活都提供了很多的便利,讓我受益匪淺。”

  在鐘英華看來,當今的中文學習不同以往,具有更加長遠及重要的意義,“歷史上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有這么多人把中文看作未來希望,把學中文當作自己事業發展和職業發展的重要機遇。學好中文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是將中文與自己的發展和未來命運的結合。在這樣的環境下,外國人對中文的學習不僅僅停留在一知半解、興趣愛好,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中文找到更好的出路和發展,使自己在面向未來的競爭中更具優勢,這對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起到重要的助力作用。‘漢語橋’搭建了讓世界青少年實現自己夢想的橋梁,‘追夢中文,不負韶華’,這正是第十七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的主題,同時也契合了當今中文學習者對中文的期盼。”

  鐘英華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二十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對外開放,促使新時代中文教育具有典型的時代特征,其中非常亮眼的就是制度型的國際中文教育體系正在不斷建立,這是建設具有強大影響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的重要切入點。“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中心會同世界漢語教學學會發布了系列國際中文教育標準,包括新的《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俗稱9級標準,這是最具權威的標準,由原來的6級擴展到9級,適用更廣泛層次的學習者,系列標準的制定進一步增強了高質量國際中文教育發展的實力,這也是高質量發展的標志;同時推進并落地85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以語言政策制定、國家間語言政策合作和所在國教育法律法規確立的基礎教育體系,面向所在國受教群體開設中文課程。這是一個制度,而非項目。它之所以不同于一個項目,是因為其具有更好的科學性、系統性、持久性。這意味著越來越多國家的更大群體甚至全民開始學習中文,這是非常值得我們關注和重視的。”

  做好國際中文教育的頂層設計,構建好國際中文教育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是推動國際中文教育現代化核心理念。天津師范大學自2004年以來,先后向49個國家派遣了1178名國際中文教育志愿者,同時也是國內第一梯隊的具有引領性的標準設立制定者,理論的創新實踐者,興建了33000平方米的國際中文教育大樓,打造了一支高素質國際中文教育專業隊伍。該校憑借學術造詣、突出成就和實踐成果,在世界中文教育領域的綜合影響遍及五大洲。

  鐘英華說,“國際中文教育是強國建設的重要抓手,同時也是當今我國在世界各地廣泛吸納民眾、受到學生歡迎、規模最大、最有實效的學科之一。‘漢語橋’比賽是對這個學科的檢驗,也是國際中文教育高質量品牌的展示。從‘漢語橋’選手可以看到國際中文教育的昨天、今天和未來,我們也期待此次比賽的成功舉辦在擦亮世界品牌的同時,也能擦亮天津國際中文教育品牌,進一步擴大天津的世界知名度和影響力。”

來源:2024年10月29日 天津日報 第10版

鏈接: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tml/2024-10/29/content_143096_14432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