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網絡文明建設是加快適應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新形勢的必然要求,是建設文化強國、網絡強國的應有之義。截至2024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近11億人,較2023年12月增長742萬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8.0%。新增網民742萬人,以10-19歲青少年和“銀發族”為主。為進一步在網絡空間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凝聚起廣大青年網友投身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磅礴力量,長期致力于大學生社會責任教育研究與“互聯網+思想引領”探索的天津師范大學研究員魏進平,領銜以“冀青媽”團隊為主體的天津市網絡思政名師工作室,日前向廣大青年朋友發出倡議:拒絕“按鍵”傷人,向網絡暴力說“不”。
倡議認為,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有責任、有義務共同營造一個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的網絡空間。一是做網絡文明的倡導者。從自己做起,自覺遵守網絡道德規范,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用理性和智慧辨別網絡信息,傳遞正能量,讓網絡成為傳播知識、分享快樂、促進交流的平臺。二是做網絡暴力的抵制者。面對網絡暴力,不應沉默,而要勇敢發聲,用事實和道理反駁錯誤言論,用愛心和理解化解矛盾沖突,讓網絡空間充滿溫暖和善意。三是做網絡信息安全的守護者。學習并掌握網絡安全知識,保護個人隱私,防范網絡詐騙;同時,積極參與網絡信息安全教育,幫助他人提高防范意識,共同構建安全可靠的網絡環境。四是做網絡治理的參與者。支持和配合相關部門的網絡治理工作,為構建健康、文明、有序的網絡生態貢獻力量。
魏進平介紹,倡議旨在引導廣大青年,特別是青年學生,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在網絡空間奏響青春之歌,共建共享網上美好精神家園。
據了解,2015年6月,在積極探索大學生“互聯網+思想引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過程中,“冀青媽”團隊應運而生。他們開設“人人負責”的新浪微博和“個個擔當”的微信公眾號。發布#我為父母做件事#、#評評價值觀#、#責任行動在身邊#、#冀青媽嘮叨#、#我看我的家鄉美#等微博話題,以生動鮮活的案例、深入淺出的分析,激發廣大網友對于多種維度責任的深刻思考,吸引了眾多青年學生的積極關注與參與。
近年來,“冀青媽”團隊先后推出本碩博一體化熱點問題面對面、“名師·名刊·名家與一線教師面對面”以及“萌新有話說”“我為家鄉代言”等活動,分別從跨學段融合、跨師生交流和跨學科發展等不同層面著手,通過高質量、有吸引力的推文內容引領當代大學生的在網絡平臺開展理論學習。依托全國大學生網絡評論員聯盟,“冀青媽”積極發聲、主動作為,堅持做網絡文明理念的“播種者”、繪網絡文明風尚的“同心圓”、唱網絡清朗空間的“好聲音”。
來源:2024年9月1日 光明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