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咱們天津的解放橋是全國唯一一座立轉豎轉式鋼結構開啟橋,大家知道解放橋有多少年的歷史嗎?”
“大家看,這個就是鉚釘,我們在修復解放橋的過程中,將現代的鉚釘施工和傳統的鉚接工藝相結合,讓解放橋在建成80年后再次恢復了開啟功能,為靚麗的海河再添新景。”
……
5月28日,天津市文旅局、天津城建集團、天津師范大學文學院共同舉辦“橋”見天津——青年學生思政實踐課暨文化惠民活動。
天津城建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冬粵,總工程師、首席專家韓振勇等為大學生講解了海河上解放橋的“前世今生”以及本世紀初該集團對解放橋的提升改造工作。通過實地參觀、專家講解、互動體驗等多種形式,讓青年學子更加深入地了解解放橋卓越的建造工藝與深厚的歷史內涵,讓解放橋及其背后與天津發展同向同行的建橋史在新時代煥發新光彩。
跟隨城市建設者們的步伐,同學們踏上解放橋,沿著橋上的步道緩緩前行,每一步都踏在歷史的脈絡上。建設者聲情并茂地講述著這座橋的歷史背景,讓同學們仿佛置身于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
“解放橋經過百年的使用,橋體鋼梁銹蝕嚴重,傳動、電力系統嚴重老化。”作為國家勘察設計大師,韓振勇帶領著同學們邊觀察邊講解,對橋體的修繕過程做了具體介紹。他從熱鉚工藝、制式轉換、恢復橋梁開啟功能以及橋身顏色變革等多個方面為大家介紹了百年老工藝的傳承,并為大家講述了如何將智能化改造融入百年老橋的升級過程,還向同學們展示了手動開啟橋梁的方法。“解放橋從2005年煥然一新到2007年恢復開啟功能再到2020年提升承載能力和安全系數,都是這座城市蓬勃發展的印證。”
在研學中,有同學好奇地問道:“為什么海河上的觀光游船看起來都是扁扁的呢?”吳冬粵總經理解釋道:“解放橋下凈空是4.5米,修復過程中,為了確保達到這個凈空,將這座百年老橋進行了頂升,海河上所有可以通行的船,都是根據解放橋的凈空來建造的。”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天津人,天津師大文學院學生王亞鵬感慨道:“通過工程師的講解,生動的橋梁歷史呈現在我眼前,原來解放橋前后歷經了5次大型修繕,才讓這座橋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來自山東的大一學生張豐舟在研學過程中,了解到解放橋兩側配有載重器,與橋的重心跟轉軸形成三點一線式結構,從而能夠用很小的力支撐起整座橋的重量,便于橋的開啟與關閉。“我來過不少次解放橋,但從來沒有想過這座橋還有這么多神奇的地方!”
“初到天津求學時,最打動我的就是海河風光與河上的橋梁。河水孕育出的積極樂觀、熱情包容的城市性格更深深地吸引著我。我希望自己能擁有像橋一樣跨越困難的勇氣和智慧,在天津實現夢想。”天津師大文學院學生陳明陽說。
此次活動不僅是一場關于橋的探索,更是一次文化的旅程。為表達對城市建設楷模的敬佩,天津師大學子揮毫潑墨,創作“匠心獨運”書法卷軸贈予城建集團,將寫有美好祝愿的文創扇面、書簽送予過往的市民游客,不僅是對匠心的致敬,更是在文化發展傳承上善做善成的生動實踐。
來源:2024年5月30日 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