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按需“點單”,師生送法上門,這是天津師范大學法學院師生正在實施的“菜單式”普法上門法治宣傳新模式。今年5月是第4個“民法典宣傳月”,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津重要講話精神,自覺踐行“四個善作善成”重要要求,5月23日,法學院師生前往天津市河西區柳林街道開展“問需于居民”民法典普法活動。


活動中,法學院與河西區司法局、柳林街道簽訂了共建協議,成立了現代法律人才培訓與法治宣傳教育實踐基地,與會領導參加了簽約掛牌儀式。


法學院師生一行先后前往淘鮮達驛站、博疆菜市場、景雅里社區,圍繞新就業群體、商戶、居民的現實需求,開展精準普法。“戶內下水管的主管道破損漏水,應由該戶居民、全體使用業主還是物業負責?”“快遞員送快遞發生事故,醫療費用和賠償費用由外包公司還是平臺負責?”“在市場買菜意外滑倒,應該是誰的責任?”針對群眾提出的具體問題,師生結合民法典有關物業管理、侵權責任、民間借貸、遺囑訂立承擔等具體規定答疑解惑。送法上門提升了普法的精準性和實效性,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

在第四個“民法典宣傳月”,天津師范大學法學院聚焦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營造良好社會法治氛圍,持續深入開展民法典相關法律法規精準宣傳,推動民法典融入群眾日常生活,積極宣傳堅持主體平等、保護財產權利、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法治原則,引導廣大市民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為天津市推動發展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持續貢獻法治力量。
來源:2024年5月26日 中國教育在線
鏈接:https://tianjin.eol.cn/tjgd/202405/t20240526_261228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