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思政課建設與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同步推進,構建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容的課程教材體系,深入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主動適應數字智能時代趨勢,探索運用數智技術推動思政課建設。運用數智技術建設教學資源庫,是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的有效舉措和實踐路徑。通過運用先進數字智能技術有效打破信息壁壘,建立形成高質量一體化的思政課教學資源庫,成為“大思政課”教學資源集中管理和優化整合的大平臺,實現跨學校(部門)協作、教學資源共享,完善交叉融通的各學段課程體系,讓數據“跑”起來、內容“新”起來、課堂“活”起來。
■ 一、“大思政課”建設需要以教學資源庫建設為有力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大思政課”是一個具有連續性和完整性的系統,不僅要將歷史視野、實踐視野、國際視野相結合,還要突破時空的限制,把思政課堂延展到學校、家庭和社會等多個場域,實現對各類思想政治教育素材的整合應用。教育部等十部門聯合印發的《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提出,堅持開門辦思政課,強化問題意識、突出時間導向,充分調動全社會力量和資源,建設“大課堂”、搭建“大平臺”、建好“大師資”。
“大思政課”建設,需要完整、系統、科學的教學數據庫給予支撐。一方面,教學過程中的課件、教案、案例、試題等都不是孤立、分散的,而應該是緊密聯系、整體推進,共同作用于教學過程和教學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建立高質量一體化的思政課堂資源庫,課程、師資、信息、評價等多方面才能實現更廣泛、更深層次的融合,兼顧教學目標的連續性與階段性、教學內容的理論性與趣味性、教學評價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從而更好地落實思政課的育人目的。另一方面,實現系統的優化和進化,不僅要會“抓整體”還要會“抓要害”,必須統籌謀劃、動態分析。面對日益龐大的教學系統和紛繁復雜的網絡信息,僅僅依靠人工管理是遠遠不夠的。從這個角度來看,以數智技術推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資源庫建設,本身就是“大思政課”教育改革下的必然要求。只有建立起教育資源整合一體化的平臺,才能對各類信息素材進行甄別、篩選、整理和組合,精選出最符合學科教學實際需要的、內容最為科學與準確的信息,保證“大思政課”的順利開展。
■ 二、思政課改革創新需要教學資源庫建設的創新發展
學校教育早已進入“互聯網+”時代,各種先進的教學設備和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在教學中廣泛應用。傳統的教學資源庫建設存在諸多問題:第一,傳統教學資源庫往往只是對課程教學的重復,難以達到拓展學生能力的目的。教師如果能巧用信息資源,就可以大大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這就要求建設教學資源庫要努力拓展資源范圍,為課堂教學提供補充。例如,要靈活導入信息資源,設計情景化課堂、重點講解抽象概念,幫助解決課堂困惑、設置針對性問題,激活學生主體思維等;第二,教學與就業連接薄弱,課堂教學往往無法為學生提供多樣的職業體驗和社會經驗,需要教學資源庫注重社會實踐與需求,豐富相關內容;第三,教學資源庫的管理和更新工作滯后,實踐中一些學校的教學資源庫既無專人管理也不及時更新,無法對教師和學生形成有效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更是實踐和創新的起點。就此,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資源庫建設要突出政治性、實踐性和時代性。首先,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為內容支撐,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力量根基,以創新的理論、生動的實踐為基礎,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守正創新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不斷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其次,要充分利用好社會生活這個思政大課堂和社會發展這部思政大教材。要納入更多鮮活的實踐素材,聚焦實踐、講述實踐,在拓寬學生眼界的同時提高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再次,要密切關注和反映時代變化,緊跟時代步伐。其中,教材改革創新是教學資源庫建設的重要部分。在“大思政課”背景下,要不斷用理論創新和實踐發展的成果及時豐富和完善教學內容,講好“中國故事”,發出“中國聲音”,激發“中國創造”。
■ 三、數智技術發展為教學資源庫建設充分賦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握信息革命歷史機遇”,“用好大數據,增強利用數據推進各項工作的本領,不斷提高對大數據發展規律的把握能力,使大數據在各項工作中發揮更大作用”。全球數字化和智能化浪潮正在推動新一輪的教育改革與創新,“數智化時代”將多樣化的科技革命成果帶到了課堂之中,促進了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的創新。這些新技術手段使得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資源庫的建立成為可能,并賦以動能。以數智技術提升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過程中的數據收集、數據分析、動態軌跡的資源整合能力,由此做到精準施教,達到提高育人實效目標。
思政課一體化教學資源庫,從縱向層面來看,是大中小學教學階段全覆蓋;從橫向層面來看,包含了教學準備、教學過程以及教學評價全過程的教學資源。針對教學準備,通過數據庫能夠收集不同學習階段學生的學習信息,便于教師掌握更全面的情況從而因材施教。此外,教師也可以在數據庫中檢索更多的精品課程,促進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學習,提高教學水平;針對教學過程,一體化教學資源庫能夠提供更加豐富的教學平臺,例如借助虛擬技術的“教育元宇宙”課堂、落實“產、學、研、用”一體化思路的“大數據實訓平臺”等,并且通過將社會實踐大課堂納入其中,為學生提供了更加靈活的學習選擇,充分發揮其自主性;針對教學評價,一體化教學資源庫將教學評價信息化處理和系統性管理,堅持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其中,大數據為資源庫的定量測定和量化處理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例如,可以充分運用數智技術對學生群體的情感信念和行為傾向等方面展開實證研究。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下,思政課一體化教學資源庫必然更具精確性、全面性和即時性。這不僅是大數據時代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課程現代化的內在要求。
(作者:陳玳瑋,為天津師范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來源:2024年5月20日 天津日報 第9版
鏈接: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tml/2024-05/20/content_143094_8161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