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紀念梁斌同志誕辰110周年暨梁斌文學藝術研討會”在天津師范大學舉行。專家學者,共同回顧梁斌波瀾壯闊的革命生涯和豐富多彩的文學藝術人生,從不同角度解讀他的文學貢獻和藝術成就?,F場發言以及收入研討會論文集的50多篇文章琳瑯滿目,頗有啟迪。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張清華指出,梁斌小說創作將來自中國古典小說中的優秀傳統,與來自蘇俄現實主義小說的因素加以結合,形成了一種本土意味濃郁的現實主義美學風格。通過對革命時期作品的“潛結構與潛敘事”的研究,可望發現更多文學性秘密,發現其與中國傳統敘事、民間敘事的原型主題或結構之間的內在關系。具體到梁斌先生的《紅旗譜》,就是探究革命敘事與家族敘事之間的關系,與傳統和民間敘事的“恩仇錄”“復仇記”模型之間的關系,還有朱老忠的英雄性格與傳統俠義小說之間的內在關系等。這是解決過去研究中較少顧及“革命敘事的文學性問題”的一個有效的路徑。
天津社會科學院文學與文化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王之望認為,判斷一部作品是否屬于經典,要從史詩性、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和整體風格的獨特性等角度來考察,此外,還要看其是否具有持續強烈的閱讀效應,經受住閱讀和時間的檢驗。以這個標準來衡量,《紅旗譜》無疑是一部歷久彌新的傳世經典,具有超越時代的藝術魅力。
河北大學文學院教授閻浩崗從比較的視野,論述了《紅旗譜》的經典性。他認為,《紅旗譜》《腹地》《風云初記》是寫冀中革命的三部代表作,其中,《紅旗譜》影響最大、成就最高。如果說王林和他的《腹地》注重“史”的價值、孫犁和他的《風云初記》追求“詩”的品位,那么梁斌的《紅旗譜》則實現了“史”和“詩”的結合。
梁斌是杰出的人民作家、文壇巨匠,還是造詣精深、風格獨具的書法家和國畫家。梁斌的長篇小說《紅旗譜》被譽為“里程碑”式的作品,于1958年出版發行,震動了中國文壇,受到千百萬讀者的喜愛,被譽為反映民主革命時期中國農民生活和斗爭的史詩式作品,出版至今印刷達1000多萬冊,被改編成話劇、影視劇、京劇、連環畫等多種藝術形式,被翻譯成俄、日、英、法、朝、越、西班牙等7種語言傳播海外,入選“百年百種優秀中國文學圖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等。梁斌此后還陸續出版了小說的第二部《播火記》和第3部《烽煙圖》,1978年以后又創作出版了長篇小說 《翻身記事》、作品集《筆耕余錄》以及《春潮集》等。其40多萬字的長篇回憶錄《一個小說家的自述》于1991年出版發行,這是梁斌文學生涯結出的又一碩果。
這次收入研討會論文集的有50多篇文章,比如《梁斌與游擊戰》《梁斌繪畫三情結》《歷史、想象、情感——梁斌<紅旗譜>的文本敘事策略》《論<紅旗譜>中的飲食敘事》《論<紅旗譜>的時代性和超越性》《作家該如何創作,以梁斌先生為例》《在革命理論與現實原則之間——論<紅旗譜>的結構藝術》《梁斌與保定二師護校運動》《梁斌與丁玲》《<紅旗譜>:關于稅賦的政治、法律和敘述》《梁斌繪畫與文學對人民主體性美學的開拓》《<紅旗譜>研究的啟示與反思》《 史與詩的融合:論<紅旗譜>的電影改編》《<紅旗譜>語言藝術新論》《文學史內外:梁斌的經典化解讀》《梁斌創作中的“個人經驗”》《梁斌對外國文學資源的接受與借鑒》《梁斌與津派文化》《<紅旗譜>中的聲音美學分析》《<紅旗譜>手稿初讀》等。這些文章各辟蹊徑,極大豐富了梁斌及其作品的研究,對當今文學創作也頗多借鑒和思考價值。比如《文學自由談》執行主編狄青結合當下文學創作批評指出,“梁斌先生曾說:‘我把《紅旗譜》修改過七八次,有的地方修改過二十多次,出版后我改過三次,現在是第四個版本。多修改有什么不好!’我們說好文章是改出來的,這話似乎沒有人會站出來反對,但縱貫當下文壇,有的作家儼然成為社會公眾人物甚至是文娛界的‘流量密碼’,其作品往往未及創作便被‘預定’一空,不要說反復修改了,有的甚至連通讀一遍的時間都沒有。”天津師范大學文學院在讀博士生陳佳東寫道:“對一些美食的形容讓人覺得親切可口——涼面條兒擱上干菜絲、白高粱米飯擱上大黃豆、香噴噴的香油大餅。通過這些飲食形容,我們看到的是《紅旗譜》中一群鮮活的人,他們以他們的食物,無聲地訴說著對鄉土、對生活最平實的熱愛,也給文學帶來一種不一樣的毛茸茸的生活質感?!?/p>
來源:2024年4月26日 光明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