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京津冀物理科普教育基地聯盟在天津師范大學舉辦成立大會。本次大會的主題是“科普推動新質生產力,聯盟聚力共鑄新未來”。該聯盟是天津師范大學牽頭成立,成員還包括北京科技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天津理工大學、河北工業大學和燕山大學,由京津冀地區相關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場館、社會企業在自愿、平等、協作的基礎上組成的非營利性工作平臺,將促進京津冀地區科學教育資源的整合、共享與創新,相互借鑒實現完善科學普及人才培訓培養體系,立足京津冀探索開拓國際科普場館交流合作,及時將最新的科技成果和教育理念引入物理科普教育,探索物理科普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徑、新模式、新機制,并針對課標研發一系列物理科普課程資源,進一步提升京津冀物理科普教育的質量和效果,打造富有特色的科普課程和活動品牌,為推進科學教育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聯盟成立后,通過整合京津冀科學教育資源,擴大自身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提升品牌價值,打造有影響力的物理科普教育品牌;圍繞科學課標整合師資力量、科普資源等,實現聯盟內成員間優質資源共享;加強聯盟內成員間的深入合作,培養具有科普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為中小學校的科學教育發展提供師資力量;提高聯盟成員自身的科學普及服務水平和質量,滿足京津冀地區更多中小學的現實需求和期望。
成立大會上,京津冀物理科普教育基地聯盟與中小學共建校代表簽約,將通過與全國40多所學校進行深度共建,發揮聯盟在基礎教育領域的引領作用,推進大中小幼一體化,共同開展一系列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育活動,讓更多孩子在科普教育的浸潤中茁壯成長。

成立大會后,京津冀物理科普教育基地聯盟開展了一系列活動。聯盟科普大使、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曹則賢以“黑體輻射:一只會下物理金蛋的鵝”為題,通過深入淺出的方式,生動闡釋了黑體輻射的定義,還原了黑體輻射研究的歷史和內稟邏輯,形象地為師生們提供了一次多維度、全景式的物理學習體驗。在聯盟成員單位和京津冀10余所基礎教育學校校長舉行的圓桌會議上,與會人員圍繞“基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科普教育基地建設與發展”這一主題積極建言獻策,并在加強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及增設橫向項目課題、對接大中小幼一體化資源等方面也“碰”出創新“火花”。來自北京科技大學、天津理工大學、河北工業大學的科普團隊分別為南開實驗學校和海教園南開學校的小學生們帶來了“顏色會變的畫制作”“探索風力發電的奧秘”“神奇的光學現象:光柵衍射與偏振”等科普課程,讓孩子們在 “沉浸式”科學小實驗中學習科學知識、激發科學興趣,在孩子們心中播下科學種子。
來源:2024年4月13日 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