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感動和共鳴中堅守初心勇擔使命
——《我要當老師》天津首映側記
3月18日上午,中國電影史上首部思政課教師題材的輕喜劇院線電影故事片《我要當老師》在天津首映。來自全市高校、各區教育局的相關負責人及教師代表等300多人,第一時間嘗鮮這部天津元素滿滿、真實反映新時代青年選擇成為思政課教師心路歷程的影片。
影片講述了高校青年思政課教師孫恒在中學政治課教師高懷德以及馬克思主義學院馮院長、輔導員蔣麗等人的指導幫助下,在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中,引領學生團結向上、青春筑夢,逐步實現“我要當老師”的理想。影片熱情謳歌了一代代人民教師以真情換真心、以執著換理解,無私奉獻、陪伴學生成長成才的優秀品質。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以溫暖的現實主義表現手法,結合詼諧幽默的敘事方法和鮮活生動的表達形式,真實反映了青年思政課教師堅定理想信念的心路歷程。觀影過程中既有讓人開懷大笑的一幕,也有讓人潸然淚下、肅然起敬的感人環節。
正是這樣一部有笑有淚的電影,讓首批觀影師生代表感慨萬千。感動、暖心、共鳴……是大家提到最多的關鍵詞。全國高校思政課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天津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常務副院長李朝陽表示,之前他已經看過劇本和樣片,但在天津首映式上還是情不自禁地被感動了,眼角被淚水濕潤。“電影通過思政課老教師高懷德的言傳身教、青年思政課教師孫恒的蛻變,生動反映了新時代思政課教師的成長規律:一是情懷要深,對思想政治教育要有執著追求,心中始終裝著學生,像高懷德等老師那樣在努力引導學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中實現個人價值;二是將學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與思政課有機結合,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同向同行、形成合力。青年思政課教師要通過像孫恒那樣做兼職輔導員、參加社會實踐等方式了解學生,講出有溫度的思政課。”李朝陽總結道。
南開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孫建昆表示,這既是一部優秀的影片,也是十分鮮活的思政育人素材。影片中呈現的老師和學生的故事,在現實中常聽常見,十分真實,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都能有共鳴、有觸動。后續南開區教育系統將積極宣傳推廣這一鮮活的思政育人素材,引領思政課教師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在大思政育人工作上再建新功。
在北辰區教育局副局長劉福穎看來,這部影片把思政課教師這個群體從幕后推到了前臺,可以讓更多人直觀地認識到思政課教師的平凡和偉大。影片中呈現的故事讓大家清晰地感知思政課教師的不易,以及這份工作的價值和意義。思政課教學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是育人層面的付出和耕耘。影片對廣大一線思政課教師起到了鼓勵和肯定作用,同時,影片中老師教育、引導學生的故事,對一線教師具有非常現實的指導意義。
《我要當老師》順利上映,離不開天津一批老師的參與和付出。天津外國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于凱表示,很榮幸參與了影片創作、宣傳、發行等環節,大家致力于創新“大思政課”載體,把“有意義”的事情做得“有意思、有情懷、有高度”,通過很多“金句”臺詞,讓思政課教師在銀幕上發光發亮,努力奉獻一部有笑聲、有淚水的溫暖電影。接下來,影片會陸續進入高校和全國院線,接受“口碑+市場”的雙重檢驗,希望大家主動化身為影片的宣傳員、推廣員,共同營造全黨全社會努力辦好思政課的良好氛圍,弘揚感念師恩、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天津城建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常洪亮參與了電影創作過程中的一些工作。他說,能夠看到這部電影上映感到非常幸福和驕傲,因為電影真實地展現了思政課教師的工作和生活,“這部電影的上映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對思政課的高度重視,反映了全社會對思政課的重視和期待,也讓我們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責任。我們要以電影的上映為新的起點,在今后的工作中向‘槽子糕’和‘孫恒’這樣的先進典型看齊,做學生的親人,給學生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要既做好‘經師’,也做好‘人師’,切實履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
天津民族中專思政課教師鄭佳美觀影后表示深受啟發,“孫恒老師和高懷德老師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想成為一名好老師要付出艱苦的努力。思政課不僅要啟智潤心,更要激揚斗志。思政課教師既要做‘經師’,也要做‘人師’。”
作為學生代表,觀影后的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 2023 級本科生郭一鳴被思政課老教師高懷德敬業愛生的事跡深深打動:“其實這個世界上還有千千萬萬個‘高老師’,他們都在奮力書寫著屬于自己的思政教學之路。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將跟隨老師的步伐,堅定理想信念,深耕專業本領,認真書寫‘小我融入大我’的青春篇章!”
來源:2024年3月20日 天津教育報 第A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