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德奎(右三)與師生交流
紀德奎,現任天津師范大學教務處處長、教育學部部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曾獲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章。
“請張勝佳同學匯報一下有關大概念視域下的勞動課程如何實施。”“好的,紀老師,我來匯報一下有關大概念勞動課程的幾點想法,請各位同學多批評指正……”這樣的場景,是紀德奎實驗了多年的項目實踐導學的一個縮影。
怎樣幫助年輕師范學子更快熟悉基礎教育改革的前沿話題,激發他們對教育教學理論的理解,提升他們教育教學本領,始終是紀德奎一直思考的問題。經過多年的實踐,他提出了項目導學實踐的育人方式,通過設定具有學術前沿的項目話題,引導師范生就關心的話題搜集資料、探索研究、提出新觀點,尋找解決的新方法成為紀老師授課的一大特點,也成為他培養學生為學的重要方法。通過這種方式,他已經先后培養了數十名研究生走上教育教學崗位。
已經成長為學校骨干的劉可心說:“對這種育人方式一開始不太適應,讓我們最頭疼的是不好找資料,還有就是需要和一線中小學老師多請教。不過時間長了,這種方式的好處就太多了,幫助我很快熟悉了中小學的改革前沿話題。參加工作以后用同樣的方式開展教研、科研,真是事半功倍。”
以科研促學習,以拼搏強能力,是從教29年紀德奎的育人法寶之一。在紀德奎創新工作室,早7點至晚9點的工作時間已經成為常態,工作室深夜常明的燈光成了獨特的風景,這種拼搏勁頭深深感染了學生們。2020級博士生裴艷輝說:“紀老師對我們要求特別嚴格,小到一個標點符號,大到一項國家課題,都必須仔細認真,做到極致完美。這深刻影響了我們的做事為人,勤奮嚴謹、追求極致早已成為我們心口相傳的信條。”
作為國家重大人才工程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紀德奎始終重視開展教育科學研究,主持完成國家級、省部級課題10余項,在《教育研究》《課程·教材·教法》《高等教育研究》等期刊發表論文百余篇,出版學術著作多部,榮獲教育部高校科研成果獎2項,省部級科研、教學成果特等、一等獎等十多項,帶領團隊入選天津市“131”創新研究團隊,培育數十名博士生和碩士生。
紀德奎說:“我是一名高校老師,要努力學做‘四有好老師’,踐行教育家精神。”
本報記者 秦帆
來源:天津工人報 2024年1月10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