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南開大學、天津科技大學、天津城建大學、天津音樂學院、天津市大學軟件學院等多所高校新生報到,大學校園里彩旗飄揚,學長學姐志愿者們舉著院系牌熱情引路,新生和家長提著行李穿梭其間,各式各樣的迎新活動儀式感滿滿,讓學子們在學校的暖心和熱情中開啟人生新篇章。
機器人機械狗“迎新”
播下科技“種子”
當天,天津科技大學8000余名新生到校報到。在熙熙攘攘的報到現場,該校人工智能學院的智能機器人、機械狗頻頻與新生互動,成為回頭率最高的“志愿者”。迎新工作中,智能機器人可以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回應,機械狗則不僅能靈活操縱自己的四肢、做出蹲坐奔跑等動作,而且能與現場人員握手、擊掌,展現出高度的協(xié)調性與精確度。

“機器人與機械狗是學院最新研究改進的成果。今年讓它們首次參與迎新工作,并設置了現場體驗環(huán)節(jié),是想讓學生直觀感受到科技魅力,在新生心中播下科技‘種子’。”天津科技大學人工智能學院黨委副書記韓靜介紹,在互動過程中,新生們能清晰看到機械狗如何通過傳感器識別障礙物、通過算法調整行進路線,切實感受到機械工程的結構設計與智能算法的邏輯運算協(xié)同工作;智能機器人則開放了基礎編程接口,新生可嘗試修改交互話術或動作指令,親身體驗技術參數調整帶來的功能變化,讓學生明白技術研發(fā)的核心是“解決真實需求”,也激勵學生主動思考如何將課堂知識轉化為服務社會的實用方案,培養(yǎng)從“學習知識”到“創(chuàng)造價值”的思維轉變。

與機器人互動、沉浸式體驗“黑科技”力反饋互動、現場和語音大模型互動……南開大學的迎新現場也充滿“新意”。不少學院紛紛將科研“實驗室”搬到迎新“第一線”,讓前來報到的新生們近距離感受科技創(chuàng)新的無限魅力。
國之重器迎新生
9月6日,天津大學將2025級迎新點設置在國家大型地震工程模擬研究設施前廣場,并打開大門,讓新生和家長一睹國之重器。

沉浸式體驗中傳承紅色基因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我市不少高校將紅色基因與開學教育深度融合,為學子們打造了一堂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主題“開學第一課”。
今年也是南開系列學校老校長張伯苓提出“愛國三問”90周年。南開大學迎新現場,校史講解、“愛國三問”互動展示區(qū)、該校師生自主設計的“黑土蒙塵十四載·忠魂血沃萬千重”東北淪陷與抗戰(zhàn)14年圖文展……新生們認真聆聽、積極互動,讓紅色基因在新南開人的血脈中根植流淌。

天津工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向新生贈送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共產黨宣言》,引導學生在入學之初便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天津理工大學有名新生剛完成一份特殊的任務:該校管理學院楊璧聰,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文藝晚會中作為化妝團隊的一員,見證了每個精彩瞬間背后的汗水與付出。她說:“我至今記得為一位老紅軍演員化妝時,他顫抖的手緊緊握住我說:‘姑娘,要把我們化得精神些,讓年輕人看看當年咱們是怎么走過來的!’那一刻,我手中的粉刷仿佛重若千鈞。我精心修飾他臉上的每一條皺紋,那些歲月的溝壑里,藏著一個民族不屈的歷史。當看到他在鏡中露出滿意的笑容,我的眼眶濕潤了。”
天津外國語大學將新生入學教育從“開學后的集中培訓”向“報到前的主動融入”的轉變,以重大歷史時刻為鮮活思政教育素材,以校園文化與歷史傳承為根基,通過組織新生代表觀看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大會等,前置性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學生將國家敘事、民族記憶與個體成長深度融合。
天津城建大學開設了題為“天津紅色記憶”的特色思政公選課,依托我市紅色資源,通過講好紅色故事和建筑背后的烽火歲月,為學生了解天津紅色文化打下基礎,讓紅色基因在青春血脈中傳承。
天津音樂學院以紅色故事開啟新學期“第一課”。作為迎新重頭戲,由該院院長王宏偉策劃、師生共同排演的民族歌劇《同心結》作為新生入學教育的重要內容,并吸納剛步入大學生活的新生加入排演隊伍,引導新同學回到艱苦卓絕、激情燃燒的奮斗歲月,讓愛國主義成為藝術教育的底色,用藝術的語言宣講紅色文化、凝聚奮進之力。
天津美術學院前身為1906年創(chuàng)辦的北洋女師范學堂,2026年將迎來辦學120周年華誕。為弘揚校史文化、傳承先輩精神,該校創(chuàng)作并編排了原創(chuàng)校史舞臺劇《先聲》,并將于今年迎新晚會上進行第一次公演,既是對百廿校慶的獻禮,更是對“大美術”教育觀的傳承,以藝術之名,賡續(xù)百年薪火。
天津市大學軟件學院迎新時公布了新學期推動思政課教學體系改革創(chuàng)新的舉措:構建“全專業(yè)推進、全課程融入、全過程貫穿、全方位保障”的教學管理體系,進一步推動思政課實踐教學有效落地。“我們將通過行走的‘大思政課’,引導青年學子在實踐中更好讀懂中國、感悟時代、砥礪擔當。”該校教務部負責人介紹。
“上海精神”照亮前行之路
中國—上海合作組織職業(yè)技術教育合作中心前不久在天津職業(yè)技術師范大學揭牌,由該校牽頭負責具體建設任務和日常運行保障。據了解,這個新學期,該中心將加強研究與智庫建設,開展國際化職教師資培養(yǎng)培訓,培訓服務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技術技能人才,深化數字技術賦能,推動教育教學裝備、教學模式共享與資源建設,讓“上海精神”繼續(xù)照亮前行之路,為中心的后續(xù)發(fā)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目前,天津中醫(yī)藥大學已迎來70余名來自巴基斯坦、柬埔寨等十余個國家的留學生,國際學生們互致問候,校園內洋溢著青春與友誼的氣息。來自巴基斯坦的于白芷(中文譯名)一踏進校門就興奮得像發(fā)現了寶藏:“我一直癡迷中醫(yī)藥,針灸、推拿、中藥都讓我覺得太神奇了!”她表示,自己要借助上合組織峰會的東風,把中醫(yī)藥知識學扎實,將來帶回家鄉(xiāng),讓更多人受益,“我愿做中巴友誼使者,讓中醫(yī)藥在更多地方綻放魅力。”據了解,該校這學期將發(fā)揮中醫(yī)藥文化優(yōu)勢,持續(xù)助力“留學天津”品牌建設,推出“洲際參娃”IP(知識產權),讓留學生在學習專業(yè)知識同時體驗中華文化獨特魅力。
多舉措護航新生啟航
2025年迎新季,天津師范大學黨委學工部以新生入學教育為切入點,創(chuàng)新統(tǒng)籌校院兩級實踐育人資源,精心規(guī)劃校內特色研學線路,組織新生在學校博物館、校史館、生態(tài)記憶館開展專題參觀討論;走進“新時代偉大成就”天津市思政課教學改革重點實驗室,感悟傳承偉大抗戰(zhàn)精神;駐足“弘道修身”教育家精神展,砥礪從教初心;漫步“滄海桑田話天津”科普走廊,回顧從“新質綠”到“上合藍”的美麗津城生態(tài)變遷......以“校內研學”為媒介,將校園化為一本立體的“大學第一課”,以沉浸式、場景化的學習教育矩陣,帶領全校2025級新生分批在邊走邊學的“校園 Walk(漫步)”中厚植家國情懷,堅定專業(yè)理想,融入大學生活。
天津商業(yè)大學精心設計了由文創(chuàng)禮品、新生入學報到指南和該校心理中心宣傳扇組成的“暖心禮包”。
天津農學院在迎新活動中為新生準備了精美的校園打卡紀念冊,讓學生與家長在拍照打卡留念的同時沉浸式體會校園的美好氛圍、熟悉校區(qū)環(huán)境。
這個新學期,天津仁愛學院迎來儲能科學與工程專業(yè)首屆新生。據了解,該專業(yè)緊密對接新能源產業(yè)需求,擁有一支100%博士學歷的雙師型教師團隊,在建的五大現代化實驗室配備高精度電池測試系統(tǒng)、抽水蓄能動態(tài)模擬系統(tǒng)、微電網能源與管理系統(tǒng)等先進設備,打造“學訓賽創(chuàng)”一體化實踐教學基地。此外,學校與上汽時代動力電池系統(tǒng)有限公司共建實習實訓基地,聚焦儲能系統(tǒng)集成與管理等應用領域,為學生提供實習就業(yè)直通車。
據了解,報到當天,南開大學、天津工業(yè)大學、河北工業(yè)大學等學校還推出“迎新面”,以這“第一面”開啟新生與學校最“對味”的青春旅程。
來源:2025年9月6日 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