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是天津師范大學開學上課第一天,立教樓里一堂別開生面的思政課吸引了課堂上100名學生的目光。馬克思主義學院青年教師馬超通過“我來說、我來感、我來畫、我來悟”四個教學場景,將課堂講授與依托天津市思政課教學改革重點實驗室(新時代偉大成就重點實驗室)開展的實踐教學進行有機結合,充分發揮所授班級不同專業學生的專業特長,強化教學方式的互動性、吸引力,將新學期的思政課上出“新味道”。
——勝利紀念我來說
“請同學們用一個詞匯或一句話描述一下觀看9月3日盛大閱兵儀式后的感想。”一句提問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震撼”“自豪”“對中國必將強大的篤定”“牢記歷史,吾輩自強”……學生們難掩激動地說出他們真切的感受。學生們的情緒調動起來了,馬超便從“軍容嚴整、步履鏗鏘的踏實感”“大國氣象、復興在望的自豪感”“嶄新裝備、和平守衛的時代感”“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的歷史感”“青春使命、強國擔當的責任感”五個維度,帶領學生回望歷史,啟迪學生從80年前的那場偉大勝利中汲取實現民族復興的智慧與力量。
——抗戰精神我來感
與教室相鄰的天津市思政課教學改革重點實驗室(新時代偉大成就重點實驗室)里,46屏以“抗戰精神”為主題的動態展示畫面讓剛聽完課堂講解的學生有了更加身臨其境的體驗感。一鍵切換的智能設備、形式多元的課程資源為思政課實踐教學開辟了全新方式。新學期,天津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主動轉變思政課教學的傳統模式,充分發揮新投入使用的實驗室的智能化功能,運用鮮活的案例素材和先進的智能化設備進行現場教學,教學方式互動性、吸引力更強,更有利于將思政課“講深、講活”。“這種科技感十足的上課方式,讓我對思政課產生了全新的認識。老師在介紹受閱的武器裝備時還特別提到了網絡空間作戰方隊,令我印象深刻。”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張銘鑫同學在動態展示屏前一邊駐足體驗,一邊對全新的實踐教學模式感到興奮不已。
——圖說英烈我來畫
課堂這邊,班上的美術與設計學院學生正在用手中的畫筆描繪英烈的形象。美術與設計學院齊芯一同學帶著她的作品《戰魂》和《楊靖宇將軍》走上了講臺,“我所描繪的是楊靖宇將軍犧牲前的最后一刻,幾天幾夜的苦苦支撐,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都凝結在他堅定的目光里”。一幅幅美術作品背后承載的事跡感人至深,學生們將對抗戰精神的深切感悟躍然紙上。面對課堂上不同專業的學生,馬超抓住美術類專業學生善于用繪畫表達思想的特點,特別設計了“圖說英烈我來畫”環節,讓原本枯燥的講授變得活躍生動。天津師范大學學科門類眾多,如何結合專業特色、貼近學生實際講好思政課,是讓學生對思政課“想上”“愛上”的關鍵。
——回望歷史我來悟
“今天,我們隆重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就是要堅持正確二戰史觀、反對各種歷史虛無主義觀點。我們當代大學生必須做正確二戰史觀的捍衛者。”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陳佶佳設計的思政微課《抵制歷史虛無主義 堅持正確二戰史觀》引發了在場學生的思考與共鳴。這是天津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新學期首次嘗試讓大學生走上講臺與思政課教師聯袂主講。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帶著自己的微課走上了講臺,把大學生視角、新媒體技術、青年人話語帶入思政課堂,使學生真正成為思政課課堂的參與者。
授課教師馬超在談到設計這堂‘開學第一課’的思路時說道,“授課過程中,老師要善于運用多種呈現方式,把抗戰精神從教材的文字變為可聽、可感、可及的動態體驗,讓勝利日的自信豪邁變為思政課的生動案例,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把抗戰精神轉化為實際行動。”
據了解,近年來,天津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主動開發優質鮮活的思政課素材,創新課堂教學形式,豐富實踐教學資源,正在開展思政課質量專項提升工程,特別是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為內容支撐”為思政課教學改革的著力點,重視激發師生雙教學主體的積極性,為實現“門門都是精彩一課”“人人都是教學能手”的建設目標聚力賦能。
來源:2025年9月8日 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