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天津市舉辦“講好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故事·代表人士談”分享交流會。會上,中共天津市委統戰部與天津師范大學簽署協議,共建天津市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理論研究中心。七位來自不同領域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代表,分享了他們在中國新型政黨制度下的履職故事與真切體會。

會議期間,《共建天津市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理論研究中心框架協議》正式簽署,該中心將著力建設三大平臺:咨政服務中心,圍繞國家和市委中心工作,與各民主黨派深度合作,建立“深度調研+專題研判”機制,產出高質量咨政成果;科學研究中心,圍繞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加強科學研究產出高質量成果,打造國內研究高地;人才培養中心,在博士、碩士培養層次設置中國新型政黨研究方向,建設實踐教學基地,分步驟開設統戰方向核心課程,整理典型案例并建設配套教學資源。
在理論創新與實踐探索相互促進的背景下,七位代表人士依次分享了他們親身經歷的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故事。市政協委員、致公黨天津市委會副主委、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潔首先分享了她在衛生健康領域的“雙重身份”體驗。她深入基層調研,將基層醫療需求轉化為政策舉措,使228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得以提供兒童診療服務,展現了民主黨派通過議政建言撬動政策出臺落地的生動實踐。
市人大常委、臺盟市委會副主委、河北區政協副主席(兼)、市數據發展中心數據資源應用部部長王揚以“三代臺盟人,一生家國情”為主線,回顧了祖輩“跟黨走”的信念、認真履職的擔當,以及他自己結合專業提出人工智能、智能網聯汽車等建議的歷程,體現了多黨合作事業的傳承與發展。
市政協常委、市僑聯副主席、無黨派人士、天津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總經理曹景回顧了三十余年橋梁設計生涯,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城市建設藍圖,提出了多項交通改善建議。他成立工作室,搭建“統戰+專業”平臺,展現了無黨派人士在新型政黨制度下的專業報國與履職熱情。
市政協委員、九三學社社員、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蔣萍帶來一個“讓無聲世界聽見希望”的溫暖故事。她在日常工作中被觸動,隨后深入調研、提交提案,最終推動人工耳蝸納入醫保管理范疇,天津成為首個落地政策并擴大至成人報銷的地區,體現了民主黨派推動政策優化的作用。
市政協常委、和平區政協常委、民進天津市委會常委、天津張盈(天開園)律師事務所主任、一級律師蔣宏建關注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提交的提案被市高院列為A類并采納。他還參與政策宣講,為勞動者解讀法律,展現了民主黨派成員在法治建設與政策宣傳中的橋梁作用。
民建中央能源與資源環境委員會委員、民建市委經濟委員會副主委、民建天津大學支部副主委、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劉鋼分享了在民建市委會支持下開展流域洪澇風險治理研究的經歷,他組織協調突破瓶頸,參政成果獲市領導重視,為防汛決策提供參考,體現了民主黨派參政議政的制度優勢。
市人大代表、河西區人大代表、無黨派人士、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新聞中心副主任左山講述了如何讓天津的“文化家底”被看見的故事,展現了無黨派人士在文化傳承、發揚中發揮的積極作用。

活動期間還播放了《天津市“講好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故事”知行分享匯系列活動概覽》《天津市“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故事”精品課簡述》兩部視頻短片,并為12門精品課主講人頒發了證書,激勵更多人成為這一偉大制度的講述者和傳播者。
來源:2025年10月15日 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