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第三屆京津冀基礎教育論壇暨第五屆天津·長江教育論壇在天津師范大學舉辦,與會專家學者圍繞“數智時代的基礎教育創新與質量提升”的主題,深入探討京津冀基礎教育課程教學變革、教師隊伍建設、質量協同提升等議題,凝練可推廣的創新模式與行動路徑,為助推京津冀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論壇上,展示了天津市“三校一院”教師隊伍培養改革的階段性成果。通過教師教育綜合改革,精準錨定未來教育需求,首創“兩類五型”培養體系,即面向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對更高質量教育所需的高素質普惠師資,覆蓋普通教育、職業教育、職普融通三個類型;面向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所需的戰略引領師資,包括義務教育階段的英才教育師資和高中階段的“科學家型”拔尖領軍師資。改革重點通過推動思政、課程、實踐、師資、學生、數字化、國際化七大關鍵要素的橫向融通,形成優勢互補的育人生態。
據悉,在天津市教委統籌指導下,天津師范大學聯合天津大學、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與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獲批教育部教師教育創新機制改革試點,共同搭建“三校一院”合作平臺,致力于天津市教師教育機制的創新與發展。
論壇上同時發布了天津師范大學生活實踐課題組為助力教師減負增效,針對基礎教育領域教學場景中“具身化媒介缺失”和管理場景中“事務性負擔繁重”兩大痛點問題,構建了以“津師華育”基礎教育大模型為中心的“一座三核雙場景”智能賦能體系。當前,該體系已在天津師范大學濱海附屬學校成功落地實踐,為人工智能賦能基礎教育教學、管理兩大場景的優化升級提供了可推廣的“天津師大方案”。
本次論壇聚焦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實施理論探索和實踐創新,為京津冀教育界搭建了一個平等對話、技術共享、資源互通的協同平臺。
來源:2025年11月12日 光明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