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訊(通訊員 劉曉晨)在學校第九次黨代會精神指引下,校友工作體系在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中轉作風,見行動,積極探索服務校友提質擴容的新路徑、新方式。自3月22日至5月5日,歷時6周的校友春游返校活動圓滿收官。近萬名校友攜親友重返母校,在繁花新綠間重溫大學青春記憶,于蓬勃生機中見證母校日新月異。各學部(院)緊扣專業特色,以創新服務與暖心細節,讓這場春日之約成為校友與母校雙向奔赴的溫情見證。

以文化為紐帶,以情感為橋梁,打造出獨具特色的校友服務場景。歷史文化學院以“非遺書韻?對話文物”的沉浸式體驗,讓校友在親手制作手札、集章打卡、文物尋寶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文學院通過學院長廊喚醒校友求學記憶,搭建經驗分享平臺,讓校友間的情感與母校的聯結愈發緊密;化學學院以花為引,串聯起校友春游記憶,讓化院情懷代代相傳;音樂與影視學院帶領校友重走校園地標,回溯青春歲月;心理學部與經濟學院分別以海棠花觀賞、“尋憶之旅”,讓校友重溫求學時光,傳遞校園文化記憶。豐富多元的活動,實現了文化傳承與情感共鳴的并行發展,讓校友們感受到母校的溫度與文化的魅力。

充分發揮自身專業特色,將專業優勢融入校友服務之中,同時以精細服務提升校友返校體驗。美術與設計學院的知醒美術館畢業作品展,面向多學院校友開放,精心安排的接待服務讓校友盡情感受藝術之美;地理學部開放“地質展室”“科普長廊”、氣象監測站等特色點位,學生骨干貼心服務,展現地理學科特色;法學院依托專業優勢打造品牌項目,并以數字化管理體系提升服務效率;物理與材料科學學院從細節入手,用暖心服務讓校友未進校園便倍感溫暖;生命科學學院開展“春季自然萌趣之旅:賞繁花,喂校寵,解鎖蝴蝶標本制作密碼”特色活動,打卡生態記憶展館,在專業講解中與校友共話情誼。專業特色與精細服務完美交融,為校友們帶來了既有專業深度又充滿人文關懷的返校體驗。

通過舉辦形式多樣的活動,搭建校友與母校、校友與在校學生之間的交流平臺,同時積極探索長效互動機制,讓校友工作持續、深入開展。新聞傳播學院設置座談交流、校園導覽和互動打卡等多元活動;國際教育交流學院開展“歲月留痕此情依舊 信仰長青初心不改”退休校友返校活動,喚醒情感記憶;教育學部、馬克思主義學院邀請校友分享經驗,促進學術與成長交流;政治與行政學院將校友工作融入學生日常,建立長效機制;體育科學學院組織專業導覽、師生座談,加強聯系增進感情。多元活動的開展豐富了校友返校內容,長效機制的構建則為校友與母校的長期互動提供了堅實保障。

為確保校友返校活動順利開展,各學部(院)在工作部署與管理上精心安排,展現出高效的組織能力。外國語學院專人負責校友返校系統審批,做到應批盡批;管理學院每日兩次統一審批,及時響應校友需求;電子與通信工程學院提前規劃路線并做好安全提示;數學科學學院積極宣傳學校新貌;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軟件學院)秉持“以校友為本”理念,營造溫馨氛圍。各學院通過周密的前期部署和高效的管理協同,為校友返校活動的有序進行提供了有力支撐,讓校友們感受到母校的精心籌備與貼心關懷。

近年來,校友會、校友服務與管理中心立足校友需求與校內實際,創新推出系列“多彩返校活動”,以暖心舉措搭建起母校與校友間情感聯結的橋梁,獲得了廣大校友的熱烈響應與高度認可,讓“常回母校看看”從一句溫情邀約,化作校友們心之所向的日常期待。這場春日之約,不僅是“多彩返校活動”服務升級的生動實踐,更是校友工作體系與校內多部門協同合作的智慧結晶。今后,校友工作體系將繼續秉持初心,持續深化“多彩返校活動”品牌內涵,把作風建設落實到服務校友的實處,與校友攜手共譜發展新篇,期待更多校友常回母校看看。
照片由校友服務與管理中心提供
編輯: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