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訊(通訊員 陳乾坤)近日,察哈爾學會新聞與公共事務部主任、察哈爾學會天津辦公室主任劉陶應邀為外國語學院學生帶來一場以“愛國”為主題的講座。擁有英國劍橋大學留學背景和多年公共外交實踐及軍旅經歷的劉陶,以自身經歷為脈絡,用中英雙語生動講述了80后一代的國際化成長故事,引發在場師生對個人命運與國家發展同頻共振的深刻思考。學院80余名師生聆聽講座。

作為留學熱潮的親歷者,劉陶以80后一代的集體記憶為切入點,回顧了2004年赴英留學的見聞。在劍橋求學期間,他逐漸意識到,留學不僅是知識的積累,更是身份認同的重構——走得越遠,越懂得中國道路的獨特性。他談道,80后“海歸”群體的特殊性在于,他們既是全球化紅利的受益者,也是中國從“追趕者”向“并行者”轉型的建設者。這種雙重身份,讓“報效國家”不再是口號,而是扎根于專業能力的自覺選擇。
結合十余年軍旅生涯和公共外交實踐,劉陶向在座師生分享了從軍進入中央軍委工作后,憑借英語能力參與多項重要工作的故事,向青年學子展現新時代中國形象的塑造過程。他特別提到,外語專業學生在講好中國故事中具有獨特優勢,語言是思維的載體,掌握外語不僅意味著多一種工具,更應培養“雙向解碼”能力——既理解他者邏輯,又能用世界聽得懂的方式傳遞中國價值。
外國語學院院長冀小婷讓學生分別用六個關鍵詞作為聽課感受進行總結。她表示,此次講座既是一堂跨越代際的國情教育課,也是一堂立足外語學科特色的思政大課。
據悉,外國語學院與察哈爾學會已建立密切合作關系,將進一步在大使進課堂、實習實踐基地共建、區域國別研究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
照片由外國語學院提供
編輯: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