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訊(通訊員 王艷杰)“我們這里發生過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大家知道產生泥石流的原因嗎?”……今年5月12日是我國第十七個全國防災減災日,當天,跨越一千多公里來到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第一中學(以下簡稱舟曲一中)的天津師范大學天津市水資源與水環境重點實驗室白莉博士,為當地200余名師生代表帶來一堂題為“二氧化碳的‘前世今生’和‘雙碳’戰略”的科普課。


課上,白莉通過碳排放科學實驗數據,介紹了在距離相等情況下火車與飛機出行各自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讓同學們直觀了解綠色出行對節能減排的重要作用,還通過對比塑料袋、紙袋、布袋各自生產過程中釋放的碳量、使用率、回收利用率等數據,讓同學們算經濟賬后得出布袋更環保、推廣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的結論。“這堂科普課,除了開展防災減災宣傳教育,還在學生們心中播下科學的‘種子’。”白莉說。“我們要攜起手來,從我做起,保護自然環境,踐行‘雙碳’戰略,持續賦能綠色發展。”聽課后,舟曲一中的同學們紛紛表示。

活動中,白莉被聘為舟曲一中科學副校長。“聘任科學副校長是引智強教的重要舉措,將進一步增強西部地區教育發展。”舟曲一中校長馮維鍇表示。
照片由天津市水資源與水環境重點實驗室提供
編輯:張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