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訊(通訊員 王艷杰)近日,地理學部黨委天津市水資源與水環境重點實驗室黨支部迎來了一群充滿好奇與活力的“小小科學家”——平山道小學的40名同學。作為全國高校教師雙帶頭人“強國行”專項行動的重要實踐,水室黨支部充分發揮高校服務教育的社會職能,精心策劃了一場以“探索科學奧秘?共筑地球家園”為主題的科普研學活動,為青少年播撒科學種子,點燃強國夢想。
弘揚科學家精神,厚植愛國情懷

活動伊始,支部師生帶領同學們參觀了“繁星筑夢?天津師范大學首屆科學家精神展”。通過珍貴的歷史圖像和生動的故事,志愿講解員向孩子們展現了郭永懷、錢學森、屠呦呦、袁隆平等一大批現代科學家們追求真理、報效祖國的赤子之心。同學們駐足于展板前,眼神中充滿敬仰,紛紛表示:“要像科學家們一樣,用知識為祖國貢獻力量!”這場科學與愛國精神的洗禮,正是水室黨支部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的生動體現。
多元科普實踐,激發創新潛能
天津市水資源與水環境重點實驗室黨支部以“強國有我,科技先行”為宗旨,為同學們設計了分組實踐環節,讓科學知識“活”起來:

一組同學跟隨帶隊老師來到地理學部參觀“滄海桑田話天津”科普走廊。孟偉慶教授向同學們講述了天津的地質變遷、華北平原的形成、燕山山脈的形成以及為什么說天津是退海之地,讓大家了解了天津地區的地形地貌、水資源情況。孟教授還告訴同學們,天津雖然地處海河下游,擁有很多的河流,但這些河流由于海拔低、土壤鹽分含量高以及污染等原因,導致水質無法滿足生產生活的要求,天津是典型的“水質型”缺水城市,我們要節約水資源。通過參觀和介紹,同學們直觀理解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刻內涵,培養了他們“在天津、知天津、愛天津”的家國情懷。

在天津市水資源與水環境重點實驗室一樓大廳,二組同學們化身為“實驗員”,進行各項實驗。于雅琴、宋愛茹兩位老師詳細講解粗鹽的來源,并現場演示粗鹽的提純實驗。同學們對從粗鹽到精鹽的轉化有了更直觀的印象,同時對實驗過程中所用到的實驗器材和所涉及的化學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感悟到科學的嚴謹性。實驗過程中同學們也紛紛提出了心中的小疑問,例如經過提純后的精鹽能吃嗎?菊花濾紙是怎么折疊的等等,實驗老師們一一做了詳細的回答并親手教同學們折疊了菊花濾紙。這次小實驗激起了同學們對科學的極大興趣,也為他們將來的學習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組同學們來到師大鑰匙湖畔進行水質檢測實踐。楊曦老師帶著同學們用儀器分別檢測了湖中水、礦泉水、純凈水的酸堿性(pH值)、溶解氧(DO)、總溶解固體物質(TDS)等,一個個數據讓同學們對日常生活中的水有了更深入地了解。郭長城老師利用浮游生物采集網,通過“S”形采集1-3分鐘浮游動物,裝入事先準備好的透明樣品瓶中,供同學們現場即時觀察采集到的浮游動物。郭老師告知同學們水體是一個復雜的生態系統,良好的水質依靠健康的水生態系統維持,浮游動物是水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持水體健康環境中具有不同尋常的作用。他以此教育同學們,保護生態環境是每個人神圣的職責,我們要從小就養成愛護環境、不亂丟垃圾的習慣,愛護人類賴以生存的水環境。
三組活動從不同層面和不同視角培養了孩子們的觀察、實驗和動手能力,更將“科技強國”的信念深植同學們的心間。
書香伴成長,筑夢向未來


分組活動后,期刊出版中心《青少年科技博覽》雜志主編周四紅老師向參與活動的平山道小學每一位師生贈送一本雜志,同學們迫不及待地翻閱新收到的雜志,互相分享發現的趣味內容。水室副主任崔振林寄語同學們:“希望大家像雜志里的小科學家一樣,保持好奇,勇于探索。”
聘任科學教育副校長,深化校地合作

平山道小學德育主任張蕊老師為天津市水資源與水環境重點實驗室黨員張兵老師頒發了聘書,正式聘請他為該校科學教育副校長,標志著雙方在“科教融合”領域邁出新步伐。之后,張兵老師以《解密水循環 珍惜水資源 共筑水安全》為題,用生動有趣的方式深入淺出地講解了水循環、水利用等知識,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不時舉手提問,現場氣氛熱烈。張兵老師的報告內容豐富而精彩,不僅增長了同學們的知識,更激發了他們對科學探索的熱情,讓他們明白科學就在身邊,只要用心去發現,就能探索出無限的可能,強國使命在孩子們心中悄然扎根。
在天津市水資源與水環境重點實驗室黨支部的精心安排下,平山道小學的學生們通過參觀、實驗、講座等多種形式,深入感受了科學的魅力,增強了對地球科學的認識和理解,打開了一扇通往科學世界的大門。此次研學活動也是天津師范大學水資源與水環境重點實驗室黨支部踐行“強國行”專項行動的縮影。未來,水室將繼續深化與中小學的合作,為青少年提供更多優質的科普資源,以科學之光點亮青少年成長之路,為教育強國建設貢獻高校力量!
照片由天津市水資源與水環境重點實驗室提供
編輯:張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