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訊(通訊員 高宇)3月19日,新聞傳播學院廣播電視學系主辦的“AI賦能地方傳統文化傳承與傳播的技巧”專題講座在勸學樓B區204教室舉行。本次講座特邀天津工業大學人文學院趙鑫教授擔任主講人,為2022級廣播電視學專業師生帶來一場融合前沿技術與人文思考的學術盛宴。

此次講座聚焦三大核心議題:AI技術賦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中華優秀文化網絡傳播的審美價值,以及AI技術助力中華優秀文化網絡傳播的策略。趙鑫以媒體技術演進史為引,提出AI正成為推動文化傳播新引擎的學術觀點,他表示,人機協作不是冰冷的技術操控,而是需要“耐心的馴化過程”——從場景設定到參數調試,每個細節都蘊含著人文溫度。
在案例展示環節,趙鑫結合其團隊制作的多部AI短視頻,分享從策劃到制作的寶貴心得。其首部AI短視頻《精衛新篇——守護蔚藍》通過AI技術讓千年精衛精神與現代環保理念跨時空對話,彰顯了“傳統文化+現代議題”的創新理念,開拓了傳統文化表達的可能性。AI短視頻MV《呂梁》以“人機共創”的形式為AI音樂融入人文創意,演繹了“黃河九十九道灣,一灣留在呂梁山”的高原情懷;“AI+紀實”短視頻《橋見津朝》依托地標特色提升文化傳播的審美價值,通過AI智能數字運鏡打造視覺沖擊,展現了海河之畔的天津橋梁風采。

針對學生關注的“如何解決AI生成視頻的風格很難保持一致性”這一問題,趙鑫介紹了參數調試與多軟件協作的重要性,并特別提醒同學們要警惕過度依賴AI導致的內容同質化風險。他認為,AI智能在未來會進一步進軍影視行業,身為廣電專業的同學,與其焦慮被AI取代,不如與AI握手言和,積極擁抱AI技術,憑借專業知識筑牢根基,在未來與AI智能齊頭并進。

此次專業講座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AI賦能文化傳承與傳播的前沿知識,促使學生深入思考AI時代影視專業與人工智能協同發展的前景及職業規劃。當傳統智慧遇見數字技術,文化傳承的創新密碼正在被新一代傳播者重新解碼。
照片由新聞傳播學院提供
編輯:孟宏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