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妻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乱码_超清在线视频播放

校園動態

首頁 > 校園動態 > 正文
“津遇定西”——地理學部赴甘肅省定西市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地理學部消息(通訊員 巴增勝 劉琳)以鄉村沃土培育青春之夢,用篤行實踐繪就美麗篇章。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要求,引導廣大青年學生走出校園、走進自然、服務社會,上好與現實相結合的“大思政課”,7月27日至8月1日,天津師范大學地理學部實踐團奔赴甘肅省定西市開展為期5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參觀農特館 感悟產業振興

第一站,實踐團來到定西農特產品體驗館,在工作人員的講解下,詳細了解各類產品的特色與其背后的故事。歷史上曾有“隴中苦甲天下”之說,面對貧瘠的黃土地,定西人民通過擴寬銷路、增加產品附加值、延長產業鏈等方式,把馬鈴薯發展為優勢主導產業,讓昔日的“溫飽救命薯”成為“脫貧致富薯”。

隨后,實踐團來到帶貨直播基地,主播們正通過鏡頭向全國各地的網友介紹著定西的農特產品。從金黃誘人的馬鈴薯及其深加工制品,到藥食同源的養生藥材;從香氣撲鼻的花果茶,到鮮甜可口的瓜果蔬菜,每一種產品都承載著定西大地的豐饒與農戶的辛勤汗水。參觀過程中,學生們詳細了解電商運營流程,調研直播需求及發展現狀,積極參與直播互動環節,親身體驗現代農業與電商融合的魅力。雖然初次嘗試略顯生澀,但他們的熱情和真誠卻贏得了當地電商的認可與好評。

啟程青年林 追尋綠色足跡

李家堡鎮榕定青年林是共青團定西市安定區委組織實施的青年綠化項目,自建設以來,已累計植樹造林500畝,成為當地生態環境保護的標志性工程。實踐團來到青年林,被眼前郁郁蔥蔥的景象所震撼。“能種一棵是一棵,能栽一行是一行,能植一窩是一窩”,在團區委老師的介紹下,他們詳細了解青年林的種植規模、樹種選擇及生態效益。

實踐團深入林間,對青年林周邊的地形地貌、土壤類型、植被分布等進行詳細觀察,他們發現,通過科學合理的種植布局和養護管理,青年林不僅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還促進了生物多樣性的增加,為當地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改善做出了重要貢獻。

探秘青嵐山 傳承農耕文明

青嵐山旱作梯田以其獨特的自然景觀、豐富的農業生產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了甘肅省定西市的一張亮麗名片。實踐團站在山頂俯瞰,只見梯田如鏈似帶,從山腳盤繞到山頂,規模壯觀,氣勢磅礴。

實踐團與當地種植戶深入交流,現場學習梯田的建造原理、灌溉技術和作物種植模式,聆聽村民們講述梯田的發展歷史,參觀田園綜合體建設,探索古老農業智慧與現代生態保護之間的和諧共生之道,對這片土地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拜訪農戶家 賡續奮斗之魂

在通渭縣榜羅鎮張川村許堡社,年逾七旬的雙胞胎兄弟許志剛和許志強,不畏家鄉干旱少雨、水土流失嚴重的自然條件,五十年來堅持植樹造林,以半個世紀的堅持與汗水,在黃土高原上書寫了一段生態傳奇。

實踐團走進剛強兄弟的住所,是一間簡陋卻整潔的農舍,幾件老舊的家具和幾樣農具便是他們生活的全部。交談中,剛強兄弟講述了他們五十年來植樹造林的艱辛歷程。為了種樹,他們不惜賣掉家里的馬駒換取樹苗;為了固土保水,他們腰系繩索,在懸崖峭壁上艱難栽種。從最初的幾棵樹苗,到如今遍布山頭的三四百畝林地,五十年的堅守,讓家鄉的荒山披上了綠裝,為子孫后代留下了寶貴的綠色財富。

實踐團成員表示,“吃苦是最快樂的”是令我們最動容的一句話。兩位老人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同學們紛紛表示,要把自己學到的專業知識積極運用到綠色發展的實踐中,共同建設和守護美麗家園。

走進剪藝館 體驗非遺魅力

剪紙藝術是中國民間歷史文化內涵最為豐富的藝術形態之一。它不僅是一種技藝,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定西剪紙受地理環境、生活方式、社會形態等諸多因素影響,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風格,其作品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充滿了濃濃的隴中生活氣息。

帶著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實踐團來到權歆剪紙書畫培訓學校,在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剪紙藝術委員會會員、定西剪紙市級代表性傳承人權歆的指導下,和當地的孩子們一起,深入了解定西剪紙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內涵,學習剪紙的基本技巧,體驗剪紙的獨特魅力,讓定西文化基因在傳承中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此次活動,實踐團深入貧困地區,了解國情社情,體味民情鄉情,進一步深化了對地理科學賦能社會發展的理解,激發了同學們對綠色發展、鄉村振興的社會責任感與時代使命感。同學們紛紛表示,要把實踐所獲帶回校園,不斷深耕專業領域,珍惜實踐機會,用腳步丈量土地,用行動踐行初心,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中施展抱負,在助力鄉村全面振興中建功立業,奮力書寫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

照片由地理學部提供

編輯:谷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