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部消息(通訊員 巴增勝 劉琳)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普工作的重要論述和指示精神,全面推進大中小幼思政一體化建設,培育青少年對于祖國大好河山熱愛認同的家國情懷,天津師范大學地理學部以天津師范大學地理科普基地為依托,在暑假期間面向中小學生等青少年群體開展了系列特色科普活動。自7月初活動啟動以來,基地精心策劃設計了多個亮點紛呈、豐富多元的活動項目,其中在天津師范大學校園內舉辦的4場研學活動總計吸引300余位青少年及家長前來參與。為了確保活動的順利進行和高質量完成,基地特別邀請了地理學科的多位專家教師擔任指導老師,他們不僅為青少年提供了專業的知識講解,還通過生動有趣的實驗展示激發了青少年們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興趣。

在生態校園講解環節,指導教師把思政教育有機融入自然知識講解之中,帶領青少年漫步在博理樓門前、金鑰匙湖畔,詳細闡述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刻內涵和重要意義,在青少年心中種下愛護自然、保護環境、守護家園的種子。
在無人機航拍演示講解中,指導教師結合自身科研成果詳細介紹了無人機在各個領域的重要應用,讓青少年接觸這項前沿科技,幫助他們建立對科技發展的正確認知,樹立科技報國的理想信念。
在地質標本展室,青少年在講解老師的帶領下,通過一塊塊實物標本,深入了解巖石、礦物和古生物化石的奧秘,感受地質變遷的魅力,去探尋傾聽遠古生命的訴說,并逐步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外部環境變化,養成主動探索的精神品格。
在“滄海桑田話天津”科普長廊,講解教師通過一幅幅生動的圖片,一組組詳實的數據,從地理學的視角,以人地關系為主線,以地域演變歷史為脈絡,讓青少年了解天津城市聚落的演變歷程并再次領略到“地理者,空間之問題也,歷史及百科,莫不根此”的獨特專業魅力。
在植物標本制作環節,青少年在志愿者的帶領下認真學習植物標本制作的相關知識,并以小組為單位全身心投入到植物標本制作環節之中。創意十足的植物標本制作探索之旅,既培養了青少年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更增強了他們的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

利用暑期開展系列科普活動得到學生和家長的一致好評,收到良好效果。參與的中小學生紛紛表示,通過活動不僅拓寬了視野、增長了見識,還提高了自己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為自己搭建起一座通往科學殿堂的橋梁。家長們表示,科普基地為學生們提供了一個寶貴的學習和實踐場景,激發了學生對地理科學無盡的好奇與向往,讓學生受益匪淺。暑期系列特色活動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贊譽并得到了天津電視臺的宣傳報道,后期基地還將組織草原生態系統地理考察等暑期活動,為更多青少年學子提供優質的科普教育資源。地理學部和地理科普基地也將以暑期系列特色活動為契機,結合美麗中國建設、“兩山理論”和“一帶一路”倡議等國家戰略不斷創新活動形式、豐富活動內容,發揮專業優勢,拓展業務范圍,深挖科普資源,加強與有關單位合作交流,繼續傳播地理精神,講好地理故事,營造學習地理知識的濃厚氛圍,幫助青少年提升科學素養,在促進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工作共同發展中挺膺擔當、貢獻力量。
照片由地理學部提供
編輯:谷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