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出版中心消息(通訊員 黃曉紅 宋柯欣)時值習近平總書記給《文史哲》編輯部全體編輯人員回信三周年之際,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回信精神與視察天津重要講話精神,踐行“四個善作善成”重要要求,發揚“守正創新、薪火相傳”的編輯精神,5月16日上午,期刊出版中心舉辦“青年編輯助力工程”第二場活動“守正創新,薪火相傳——重溫習近平總書記給《文史哲》回信暨80后編輯探索思考交流會”。

主持人宋柯欣領讀習近平總書記給《文史哲》編輯部的回信原文后,期刊出版中心主任豐向日教授進行了深入詮釋。他表示,《文史哲》是新中國成立后創刊的首家高校文科學報,也是我國目前刊齡最長的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習近平總書記給《文史哲》的回信內涵豐富,意義深遠,對我們辦好學報社科版和各類期刊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們要深入理解回信精神,把學習回信精神與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津重要講話精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等重要論述結合在一起,深刻把握其內涵宗旨。學報要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中做好期刊的定位,牢記期刊的初心,勇擔期刊的責任,守正創新,薪火相傳,促進期刊高質量發展,為我校的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為中華文明的闡釋弘揚、高水平研究成果的展示和優秀學術人才的成長,提供更大的支持與貢獻。

在交流分享環節,五位80后編輯講述了自己在期刊工作中對“守正創新,薪火相傳”的體悟。朱建國副主編暢談了對發現和涵養作者資源的獨到見解,認為作者是期刊的“無形資產”,作者資源決定了編輯乃至期刊的核心競爭力,編輯與作者之間應營造“親”與“清”的關系。李德貴編輯分享了編校工作的心得,認為校對是用時間和精力磨出來的,校對要不放過每一個細節,重視溯源查證。亢原彬編輯回憶了她與期刊共成長的過程,認為一個集體的進步離不開個人的努力,個人的努力才能促進集體的成功。劉德勇編輯作為一個轉崗新手編輯,述說了如何以學習涵養初心,用行動服務創新。宋寶瑩編輯認為要做到守初心,傳薪火,核心是編輯自身的主人翁意識和團隊合作意識。交流還設置了提問環節,大家踴躍發言,對編輯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展開熱烈討論,真正做到了能力提升、問題共解、經驗共享。
李晶、黃明、關英明三位副主編作為與談人,與80后編輯們一起就辦刊如何服務作者,如何與學校學科建設更好融合、刊物定位、欄目策劃、校對流程以及工作態度等進行了充分交流。80后編輯們既繼承了老一輩期刊人的光榮傳統,又無私奉獻于工作中,影響下一代青年編輯,潤物細無聲,身體力行詮釋著“守正創新,薪火相傳”的意義。
豐向日在活動總結中談道,編輯要有自己的目標,要持續學習,不斷進取,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質。辦好一個期刊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發揮作者、讀者、編委等全主體的作用,需要抓好策劃、選稿、編輯、校對、印刷等各個環節,這些都離不開編輯的責任和作用。作為新時代的期刊編輯,要深入學習體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期刊出版、科學研究等重要論述,努力在學科與編輯出版上全面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做復合型、研究型編輯,不斷提升作為一名高品質期刊編輯的責任使命,共同致力于期刊的高質量發展。

此次交流會不僅為編輯們提供了一個相互學習和交流的機會,更激發了大家的學習熱情和創新精神。編輯們紛紛表示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為打造高品質期刊貢獻力量。
照片由期刊出版中心提供
編輯:張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