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傳播學院消息 (通訊員 高宇)為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津重要講話精神和 “四個善作善成”重要要求,充分發揮英雄烈士褒揚紀念工作凝心鑄魂、傳承紅色基因的宣傳教育作用,新聞傳播學院師生于4月2日赴天津市烈士陵園開展“清明祭英烈·共鑄中華魂”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暨紅色講解員及志愿者服務活動。

新聞傳播學院三十余名學生志愿者在天津市烈士陵園分工協作進行講解工作與秩序引導工作,十余名紅色講解員在革命烈士紀念館、建國后烈士紀念館、天津市英烈事跡展、紀念中國在日殉難烈士·勞工展分別展開講解。以革命烈士、東瀛血淚、英雄事跡和建國后烈士為四大主題,紅色講解員們選取與各紀念館相關的代表性紅色故事、著名戰役或重大歷史節點,以珍貴的歷史照片和文物為依據,通過實物、照片、影像等方式,全方位講述崢嶸歲月革命故事、抗日戰爭以及犧牲的革命烈士事跡。志愿者們將自身情感融入故事講述,讓聽眾深刻感受到故事中的先烈們忠于理想、保家衛國的崇高精神,以及他們前赴后繼、百折不撓的革命斗志。
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生、負責革命烈士紀念館講解的王江文同學對此次活動深有感觸:“通過志愿服務活動,我深刻地理解到烈士們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所付出的巨大犧牲。這也激發了我對于講好紅色故事,傳遞紅色聲音的熱情,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推動傳承紅色基因事業的發展。”講解《東瀛血淚——紀念中國在日殉難烈士·勞工》的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生劉彥孜表示:“以前總是在博物館一邊看著圖片一邊聽館內的講解員講解內容,但這一次我從一個簡單的聽眾到傳播文化的輸出者,不僅是一次身份的轉換,更是一種責任的承擔。”


活動中,秩序引導員也為各個紀念館參觀者提供基本的場館介紹和導覽服務,與場館工作人員、講解員等緊密配合,共同維護場館秩序,提升參觀者的體驗感,加深他們對紅色文化的了解和認識,幫助紅色故事更好地傳播。
志愿服務活動介紹后,全體同學來到天津市烈士陵園的紅色寄語亭處,向先烈們表達自己內心深處崇高的敬意,留下最誠摯的寄語。新聞學專業學生劉浩志在寄語牌上寫下“青山埋忠骨,史冊載功勛,革命先烈,浩氣長存!”跨越時空的精神力量在此刻得到了傳承,先烈們的紅色基因將永垂不朽。

新聞傳播學院“紅色講解員”活動由來以久,學院學生曾數次赴天津多個紅色場館開展志愿講解活動。紅色講解員作為溝通陳列與觀眾的紐帶,綜合運用知識與語言藝術,向廣大群眾生動展現歷史進程中的感人故事。此次愛國主義教育暨紅色講解員及志愿者服務活動,增強了青年學生對紅色基因、紅色精神的理解與傳承,也是一次轉化紅色資源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成功實踐。新聞傳播學院將繼續開展一系列紅色社會實踐活動,進一步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推動紅色文化的探索挖掘和理解闡釋,彰顯紅色故事的當代價值,致敬新時代,講好新故事。
照片由新聞傳播學院提供
編輯:卜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