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傳播學院消息 (通訊員 高宇)為進一步加強學生的電視節目創作能力,深化對國際傳播的理解,3月26日,新聞傳播學院在勸學樓舉辦《紀錄片創作與對外傳播》講座。特邀紀錄片導演、制片人、北京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央視系列紀錄片《這里是西藏》執行導演王巽,為同學們分享了紀錄片創作要點及國際傳播要點等。本次講座由廣播電視系主任韓岳老師主持,2021級廣播電視學系全體學生參加。


講座伊始,王巽導演簡要介紹了紀錄片《這里是西藏》的創作背景,并圍繞外宣、紀錄片以及制作周期這三個角度,以專業視角,逐一舉例分析了創作策略及表達手法。王巽導演談到,在策劃初期,團隊共同商討,起草構建拍攝框架,預備多選題方案。展示全面立體真實的中國是本次紀錄片拍攝的重點與最終目的,因此,創作團隊注重軟性傳播效能,以“親身體驗”為影片特色,以六名外籍記者的“西藏Vlog”為呈現形式,創作了甜茶館、尼泊爾餐廳等小切口選題的紀錄片。他特別提醒同學們國際傳播代表中國聲音,需要嚴謹慎重。
接下來,王巽導演闡述了選題初心、細節呈現與拍攝技巧。從鏡頭畫面捕捉的巧思,到人物交流狀態的自然呈現,以及敘事節奏的掌握,再到團隊后期的協調分工,王巽導演將自己積累的拍攝經驗和策略一一講述,并希望同學們可以將這些技巧舉一反三地應用于自己的作品中。王巽導演著重分享了自己對拍攝素材的處理。他強調,拍攝前的計劃很可能與實際拍攝產生較大差距,制作是一個不斷推翻重來的過程,“這需要紀錄片導演具備一定的主導能力,來靈活控制影片走向,前期的溝通和調研也很重要。”王巽導演鼓勵同學在完成自己作品時,多增加一些備用方案,以應對拍攝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情況。
講座最后,同學們向王巽導演提出了自己在實踐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包括如何較好地平衡解說詞與畫面的關系、如何與被采訪者做好訪前溝通、如何應對計劃發生變故的情況扽。王巽導演通過列舉自己從業以來拍攝短片的經歷“現身說法”,十分細致地解答了同學們的問題,并提供了專業建議。
講座在師生熱烈的互動與共鳴中圓滿結束。同學們表示收獲匪淺,過王巽導演的分享,同學們不僅對業內的節目創作機制有了更直觀的認識,對創作出優質的視頻內容有了更深入的思考,還感受到了新時代媒體人“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使命擔當。
照片由新聞傳播學院提供
編輯:卜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