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消息(通訊員 侯慧秀)11月26日,在第12個全國交通安全日來臨之際,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軟件學院師生與天津市西青區精武鎮智達里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聯合舉辦了“大手拉小手 爭做文明有禮天津人”“科學垃圾分類 遵守交通安全 倡導文明養寵”——校社共建IT科普思政實踐系列活動。活動旨在弘揚文明風尚,倡導綠色環保理念,讓大學生與居民通過科學垃圾分類、遵守交通安全、文明養寵等科普實踐活動,共同營造文明津城社區氛圍。

智能物聯助環保 垃圾分類共“童”行

識標學規紅綠燈 交通安全“戴”回家

“寵”愛有方雕銘牌 文明要“寵”我做起
計信學院“菁華英才”信息科技教育科普實踐團隊成員,首先為孩子們講解了垃圾分類知識,指導大家動手制作紅外感應智能垃圾桶,讓孩子們在親自動手的過程中深刻理解垃圾分類的重要性。交通安全教育環節也頗具科技范兒,小講師講解了交通安全知識后,又帶領大家制作了小型紅綠燈模型,讓孩子們通過實際操作理解交通信號燈的運行原理和交通規則。此外,志愿者還利用激光打印機技術,幫助居民定制寵物牌,倡導文明養寵理念。志愿者搭建VR沉浸式體驗項目,讓孩子們戴上VR眼鏡,在虛擬場景中體驗垃圾分類和交通安全游戲,在快樂的學習中,懂得如何成為文明好市民。


除了豐富的室內實踐活動,志愿者還在室外布置了倡導交通安全和垃圾分類互動親子文明體驗活動,在“交通安全·津城行”項目中,孩子們選擇交通工具由導游帶隊進行模型交通演練,在游戲中將交通知識和津城風貌相結合,既學習到了交通知識又能游覽天津特色景點。在以飛行棋形式設計的“垃圾分類”“交通安全”游戲中,孩子們在挑戰中接受交通安全和環保教育。最后,志愿者還深入社區住戶,通過宣傳海報等形式進一步推廣“爭做文明有禮天津人”主題活動,倡導引領大家共同參與創建文明城市。


活動現場氣氛熱烈,師生志愿者、社區居民積極參與,本次活動充分發揮了大學生的專業知識優勢,彰顯了社會責任擔當,也展現了基層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工作的廣泛號召力。活動為大學生提供了科普實踐的平臺,讓他們在服務社會中成長;同時也豐富了社區公益活動的內涵,幫助居民接受全民科普教育,既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也讓參與者在游戲中接受環保教育和交通安全教育。

未來,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將持續深化校社共建,開展“科普思政三下鄉”“課后服務進校園”“IT科普進社區”等公益項目,服務國家科技進步和區域發展。學院還將繼續發揮學科優勢和師范專業特色,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價值引領,讓大學生在奉獻實踐中成長,以青春活力書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堅守使命擔當詮釋新時代大學生價值追求。
照片由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提供
編輯:艾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