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訊(通訊員 楊晨 楊啟迪)9月13-15日,中國研究生文化中國行(2025天津站)——“文化中國”兩創大賽集體調研活動順利舉辦。本次活動由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指導,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主辦,天津師范大學承辦,秘書處設立在山東大學。活動期間,來自復旦大學、武漢大學等25所高校的246名研究生齊聚天津,通過實地考察、文旅宣講、專家指導和分組討論等形式,深化對本屆大賽的賽題理解,充分挖掘文化底蘊和地方特色文化,進一步強化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擔當。

中國研究生“文化中國”兩創大賽是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大賽賽事之一,旨在激勵研究生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時代價值和精神力量,成為文化傳承與創新的主力軍。第二屆“文化中國”大賽除常規課題外,新增天津地方定制賽道——“河海津韻:天津城市文脈的創新表達”。參與師生沉浸式走訪調研,行走津門故里,品味津門文化,為參賽選手增添創新活力。


為期三天的研學活動,參賽師生全方位感受天津獨特的城市魅力與文化底蘊。在國家海洋博物館里,探尋海洋深處的奧秘與歷史;登上大沽口炮臺遺址,感受那段抵御外敵、波瀾壯闊的歲月;漫步在古文化街,領略天津的傳統韻味與民俗風情;參訪天津港智慧碼頭,見證科技賦能下現代港口的高效運作;乘船游覽海河,穿梭于這座城市的脈絡之中;走進王穩莊綠色生態屏障,探訪綠廊新徑,賦能鄉村振興。



從歷史遺跡到現代地標,從非遺民俗到科技前沿,每一處足跡都是一次文化的浸潤,每一段見聞都激發著深層次的思考。這些鮮活體驗不僅讓天津的城市形象更加立體,也引導學子以更深入的視角思考津派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為后續參賽作品的創作注入全新能量。




本次天津站集體調研既是一次對地域文化的沉浸探索,也是高校青年學子踐行文化使命的生動實踐。在天津師范大學的精心組織下,同學們循著豐富行程開展研學,以腳步丈量天津的“運河基因”與“海洋胸懷”,用專業視角挖掘“河海津韻”的深厚內涵。每一次走訪、每一場討論,都是對天津文化主體性的深入理解,更是對傳承中華文脈這一時代使命的自覺擔當。
據了解,調研活動后,參賽選手將結合本次研學深入研究并于十月提交參賽作品。天津定制賽道鼓勵選手提交散文、詩歌、劇本等文學作品,也歡迎以繪畫、攝影、舞蹈音樂、建筑模型設計等藝術及設計形式完成創作。在內容上,鼓勵從天津的河海景觀、歷史建筑、民俗風情、歷史事件等文化遺產中,挖掘“河海津韻”的豐富內涵,拓展中國傳統文化與近代城市文化的表達空間;在呈現形式上,鼓勵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如AR、大數據可視化等,將“河海津韻”以更生動、直觀的方式呈現,打造沉浸式的文化體驗,推動天津特色文化在新時代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攝影:葛越
部分照片由黨委學工部提供
編輯: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