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訊(通訊員 韓笑旭 王海嬌)為引導新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明確奮斗目標,深刻理解計算機學科的時代使命,樹立科技報國志向,9月24日,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軟件學院)執行院長熊德意教授以《通向人工智能未來》為題,為學院2025級全體新生講授“開學第一課”。

熊德意教授從人類科技發展的宏闊敘事切入,以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信息文明發展不斷加速的事實,清晰勾勒出人工智能誕生的時代必然。隨后,他沿著“圖靈測試—專家系統—深度學習—大模型”的技術演進路線,生動復盤了人工智能的發展脈絡。在談及“ChatGPT誕生后的大模型競爭格局”時,他以直觀的時間軸展示大語言模型的快速迭代,并通過對比國內外百余個大模型的競爭態勢,引導學生關注技術背后的全球科技競爭。

課堂上,熊德意教授通過展示AI工具和應用視頻,直觀呈現了當前AI技術的強大潛能。面對人人可編程、人人可調研、AI驅動科學第五范式的智能時代的到來,他殷切叮囑同學們,要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把代碼運行在自主可控的算力平臺上。
針對新生普遍關注的“AGI(通用人工智能)發展與就業沖擊”問題,熊德意教授給出了“能力坐標系”解決方案:縱軸強調“認知—技術—自我效能”三層核心能力構建,橫軸指引“與AI共融共生”的職業發展路徑。他鼓勵同學們科學規劃大學四年時光,既要拓展能力廣度,更要錘煉專業深度,實現全面而精深的成長。

課程尾聲,熊德意教授勉勵同學們要珍惜時代機遇,勇敢直面挑戰,通過勤奮學習、刻苦鉆研和實踐錘煉,不斷拓展認知技能、夯實技術技能、提升自我效能,建立與AI共榮的職業生涯規劃,胸懷“國之大者”,勇擔時代使命,為科技強國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照片由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提供
編輯: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