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訊(通訊員 韓笑旭)為深化跨學科交流,推動人工智能領域前沿研究,10月27日,我校學科交叉中心在會議中心中報告廳舉辦第十場學科交叉論壇。邀請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何暉光研究員作專題學術報告。心理學部、美術與設計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師生代表聆聽報告。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院長趙子平主持報告會。

何暉光以《大模型類人概念表征與涌現》為題,系統探討了大語言模型是否具備類人概念表征能力這一前沿科學問題。研究團隊創新性地融合計算建模、行為實驗與腦科學研究方法,通過分析470萬次行為判斷數據,首次構建了AI大模型的"概念地圖"。研究表明,多模態大語言模型能夠自發形成與人類高度相似的物體概念表征系統,該發現為揭示人工智能的認知機制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

在學術交流環節,與會師生圍繞大模型的認知機理、技術路徑及未來應用等議題,與何暉光展開了深入討論?,F場交流充分,學術氛圍濃厚。
本次論壇為我校師生構建了高水平的學術對話平臺,拓展了人工智能與認知科學交叉領域的研究視野,有效促進了相關學科的融合創新與發展。
何暉光,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級人才人選,中國科學院大學崗位教授,上??萍即髮W特聘教授。長期從事人工智能、腦機接口和醫學影像分析等領域的研究工作,在腦科學與人工智能交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北京市科技進步獎2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等重要獎項。曾獲中國科學院首屆優秀博士論文獎,入選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榮獲中國科學院"盧嘉錫青年人才獎"等榮譽。近年來在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IEEE TPAMI、ICML等國際頂級期刊和會議上發表論文200余篇,現任《自動化學報》編委,并獲得"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
照片由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提供
編輯: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