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天津師范大學經濟學院繆言副教授為第一作者的論文《數據要素驅動與居民消費傾向提升:機理研究和路徑分析》在《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23年第2期發表。該論文系其與天津財經大學曾晶博士、白仲林教授合作完成,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宏觀調控政策沖擊識別與動態因果效應評價研究”(項目編號:19BTJ052)研究成果之一。
論文指出,新發展格局背景下重構經濟增長動力機制,政策著力點由“供給側改革”進一步向“需求側管理”拓展,尤其是促消費、擴內需、提升“內循環”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自2013年起,我國已連續八年成為全球最大的網絡零售市場。然而,與網絡消費規模急劇擴張有所差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呈下降趨勢。黨中央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的“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而促進國內大循環的首要任務是擴大內需,擴大內需又以擴大居民消費需求為重點。該文將數據要素成本、數字化技術與數據質量外生沖擊引入包含互聯網平臺主體的動態隨機一般均衡(DSGE)模型,模擬分析消費、投資、可支配收入和居民消費傾向等變量的演化路徑。研究發現,數據要素成本降低加劇產品市場價格競爭,短期降低居民消費傾向,長期則通過收入效應拉動內需增長效率;數字化技術創新通過要素重組升級引致的效率變革增加消費者相對收入,進而通過財富效應提升居民消費傾向;數據質量改進短期促進投資、擠占消費,降低居民消費傾向,但長期可緩解廠商與消費者的信息不對稱,提升居民消費傾向;數字化技術創新在促內需長短期效應俱佳的同時,引致的消費者福利損失最小。
文章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