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天津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陳桂生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吳合慶共同撰寫的論文《數字新質生產力何以推進共同富裕——基于數字賦能與數字平權的解釋》在《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年第4期發表。該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共同富裕視閾下數字鄉村建設模式及其推進機制研究”和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重點項目“面向共同富裕的天津數字鄉村建設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文章指出,新質生產力是助推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共同富裕發展的新動能。數字生產力創新變革傳統生產模式,以技術創新驅動為核心形塑數字新質生產力,成為推進共同富裕的有效抓手。從理論、歷史與實踐維度剖析數字新質生產力嵌入共同富裕的內在機理,闡釋出傳統生產力邁向新質生產力的遞進邏輯。理論維度,數字生產力與新質生產力同構共生,衍生出推進共同富裕的數字新質生產力概念;歷史維度,數字新質生產力促進共同富裕公平正義發展,平衡效率與公平關系;實踐維度,數字新質生產力耦合數字賦能擴散效應與數字平權分配正義,推動社會數字化再生產的創新,夯實共同富裕基座。數字新質生產力語境下的共同富裕是以數字賦能“做大做優蛋糕”的價值共創與以數字平權“公平分好蛋糕”的價值共享為邏輯起點。在價值共創上,數字技術賦能經濟效益升級、數字要素挖潛社會再生產價值、數字治理營造共同富裕社會新生態,制定了實現共同富裕價值共創的實踐方案;在價值共享上,保障數字生產主體權能、加快數字基本服務均等化、提升城鄉數字發展協同化,提升了共同富裕成果共享水平。基于價值共創與價值共享的數字化生產實踐融合于共同富裕的價值指向,助益數字新質生產力效能擴散。共同富裕與數字化生產的耦合效應體現為基于數字賦能的價值共創與基于數字平權的價值共享,而以數字賦能與數字平權為內容的數字化生產則錨定著共同富裕的增量與底色。數字新質生產力助推共同富裕之道需數字“賦能發展”與“平權共享”的雙輪驅動:一是以“賦能”增“效能”,訴諸數字賦能的生產新模式,從迭代數字生態產業紅利、升級智慧生活應用的智能紅利、拓展適老化智能服務創新紅利等方面放大數字紅利的可及性效應;二是以“平權”穩“分配”,以形塑人本主義的數字生產理念、建構數字公益治理共同體以及優化數字公共服務共享來紓解數字紅利普惠難題。數字新質生產力賦能共同富裕,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供給源動力,提升社會數字化生產效能,推動共同富裕發展行穩致遠。
文章鏈接:數字新質生產力何以推進共同富裕——基于數字賦能與數字平權的解釋 - 中國知網 (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