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天津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李洪修教授課題組撰寫的論文《學校課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空間轉向》在《民族教育研究》2024年第1期發表。該文系2023年全國教育科學規劃一般項目“中小學學科育德的知識社會學機理與實現策略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文章指出,空間的浮現及課程空間的建構為學校課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思維范式轉換的可能性與可操作性。學校課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應建構文化符號與外部環境聯動的實踐空間、知識體系有機聯結的認知空間、學生情感體驗的體驗空間。然而,學校課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存在文化符號內外環境系統的空間割裂、知識體系的空間“碎片化”以及實踐方式缺乏空間體驗的問題。學校課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空間轉向應遵循學生的思想活動規律,著眼完整深刻的共同體“課程繪圖”,增強學校課程的空間意義;聚焦多元文化的交疊共生,提高學校課程的空間認知;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提升學校課程的空間體驗。
文章鏈接:學校課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空間轉向 - 中國知網 (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