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師范大學心理學部白學軍教授團隊的論文“More happiness and gratitude: Emotional responses to exam failure depend on perseverance and social comparison”在Current Psychology 2024年8月在線發表。白學軍教授和孫世南博士為文章的通訊作者,博士研究生馮萌萌為第一作者,該研究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20ZDA079)的資助支持。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征程上,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與不懈奮斗。作為廣大青年群體,更應鍛造出堅忍不拔的精神和強大的耐挫能力,這種精神和能力,既是對中國悠久歷史中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是國家不斷前行、跨越障礙的強大動力,同時還是個體在學業、事業及生活中戰勝挫折與挑戰的堅實支柱。對于廣大青年學生而言,學業失敗或挫折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重要經歷,失敗后消極情緒對目標脫離的影響已受到了廣泛關注。如何提升學業失敗后學生的積極情緒,以促進其不斷奮斗、追求目標尤為重要。社會比較以及個體自身的耐挫能力為調節失敗后的情緒反應提供了可行的途徑。研究通過兩項實驗,探討了不同的耐挫水平和社會比較對象對預期和實際考試失敗后感恩和快樂情緒的影響。兩項實驗結果一致發現:(1)在預期和實際考試失敗情境,相比于與成功的陌生人比較,高耐挫大學生與成功的好朋友比較時表現出更大的幸福感。(2)在實際考試失敗情境,相比于與成功的陌生人比較,高耐挫大學生與成功的好朋友比較時表現出更低的感恩情緒。研究結果對社會比較理論進行補充,為提高學生失敗后的積極情緒提供了有效的途徑。
文章鏈接:https://doi.org/10.1007/s12144-024-064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