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天津師范大學國際教育交流學院李廣瑜教授撰寫的論文《兩種“不用”句式的差異與中和》在《南開語言學刊》2025年第1期發表。該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漢語規約化否定回應表達的系統構建、會話組織與演化機制研究”(24BYY026)的階段性成果。
文章指出,“PP第二不用 VP”與“不用PP第二VP”在語義情態、使用動機、適切語境、構件允準等方面存在系統性差異,二者在一定條件下呈現出中和狀態。這兩種句式為言者在言談交際中完成對聽者行為或心理的阻止提供了各有側重和突顯的選擇。“PP第二不用VP”突顯了言者的評價,該結構來源于言者對聽者進行某行為或持有某心理的必要性的否定;“不用PP第二VP”則突顯了言者的意愿,該結構來源于言者對不需要聽者進行某行為或持有某心理的意愿的表達。當話語成分“VP”表示的行為或心理對言者起積極作用時;或者當話語成分“VP”表達了聽者對第三方、某物、某事的關切,而其所關切的情況又在言者掌控之中時;或者當話語成分“VP”表示的行為對言者產生消極作用,但在言者看來這種行為多余或言者可以自主執行時,兩種句式便具備了相互轉換的基礎。可見,兩種“不用”句式能否相互轉換既取決于言者評價與言者意愿的相容性,也取決于兩種句式實例的話語成分“VP”所示行為或心理與會話角色及會話關涉對象之間的損益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