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天津師范大學心理學部閆國利教授課題組撰寫的論文《聽障大學生詞匯識別過程的特異性:語言經驗和閱讀能力的影響》在《心理學報》2023年第6期發表。
為了檢驗聽障大學生的詞匯識別過程是否與健聽大學生相同,研究者采用語義相關性判斷任務,通過兩個實驗探討了聽障大學生在詞匯識別過程中字形、語音和手語表征的激活情況。在實驗1中,要求被試判斷先后出現的兩個詞匯之間是否有語義聯系,操縱了目標字的字形和語音相似性。結果發現,在正確率和反應時指標上,不同語言經驗和閱讀能力的聽障大學生表現出相似的字形干擾效應(與無關干擾字相比,形似干擾字條件下被試的正確率更低、反應時更長),均未出現語音干擾效應。實驗2采用與實驗1相同的任務,操縱了目標詞的手語相似性。結果發現,在正確率指標上,當控制聽障大學生閱讀能力時,閱讀能力高的手語組表現出顯著的手語干擾效應(與無關條件相比,手語相關條件下被試正確率更低),閱讀能力高的口語組未出現手語干擾效應。當控制聽障大學生語言經驗,閱讀能力高的手語組和閱讀能力低的手語組表現出相似的手語干擾效應。綜合兩個實驗的結果可以發現,語言經驗影響聽障大學生的詞匯表征,閱讀能力不影響聽障大學生的詞匯表征。該項研究回答了聽障大學生是否表現出特異性的詞匯識別過程這一問題:口語組聽障大學生詞匯識別的認知機制與健聽者相似,而手語組聽障大學生發展出與健聽者不同的詞匯識別認知機制。
文章鏈接:
https://journal.psych.ac.cn/xlxb/CN/10.3724/SP.J.1041.2023.00954